旅新网2018-09-27评论:阅读:

重点景区假降价需要真问责

  景区门票价格过高是多年来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政策,“十一”黄金周前,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截至目前,已有314个景区降价或拟降价,其中免费开放景区30个,降价幅度30%以上的29个。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还有部分景区降幅不到5%,个别景区通过各种手段明降实不降。(9月26日《北京青年报》)

  单纯看降幅,其实并没有直观感觉。记者调查发现,4A级景区湖北襄阳古隆中门票从98元降到95元,实际降价3元钱;咸宁九宫山景区门票由旺季75元、淡季60元分别调整为70元和55元,分别降低5块钱。景区降价三五元,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其实这还算不错的,有些景区干脆玩起了套路。比如,北京两处国家4A级景区红螺寺和青龙峡被列入国家发改委统计的降价景点名单,称今年8月1日起门票价格由70元降至54元,降价幅度达23%。记者调查发现,这两个景区原来票价就是54元,从未执行过70元的门票。这不禁让人想到有些电商在“双11”时候对外声称降价,实际上是“先涨后降”,只是玩的一个噱头,景区竟然学到了一些电商的伎俩。

  毋庸置疑,这是形式主义的新体现。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要难,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不少景区并没有理解景区降价的意义,并没有看到作风改进的大趋势,他们还在试图通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一套来保住嘴边的肉。

  门票降价具有惠民和转型的双重意义。即便从单纯旅游收入上讲,也未必就会带来收入下降。如果说西湖免费的例子有些老了,而且免费带来的红利更多给了杭州市民,那么瘦西湖降价的例子则带来了新的证明。夏季是扬州瘦西湖景区的旅游淡季,日游客量长期徘徊在千位数。今年瘦西湖景区将淡季门票从120元降至60元后,7月份有9天日均游客破万,创夏季游客量新纪录,带动了景区周边宾馆饭店商场市场,百姓收入提高了。总体来看,其实还是“赚了”。

  人要有两双眼睛,逆境时看自己,找找自己身上的原因;顺境时看外面,了解外面的发展大势。得益于旅游业的大发展,现在很多景区日子过得很好,单纯门票收入就已经让其“很滋润了”。但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危机意识,看不到门票依赖存在的巨大危机,躲在自以为是的温床上,很快就会面临危机的到来。只有主动求变,抓在景区转型的窗口期,才能够笑到最后。遑论国有景区还具有公益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必须承担的使命。

  对于一些景区来说,未必就不知道门票降价具有惠民和转型的双重意义,但他们已经陷在门票依赖中,很难走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逼一逼,只有断其后路,才能使其向前。应该说,国家发改委提出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已经体现了这样的努力。只是想不到,有些景区这么“不上路子”。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扬起鞭子,促其回到正路上来。

  重点景区假降价需要真问责。当我们感慨部分景区门票降价为何这么难时,其实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就是无解。关键就看有没有鞭子,愿不愿意扬起鞭子。所谓“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也正是这个意思。

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毛建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ourfresh;合作及投稿请联系QQ:187004408

看看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