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新网2018-06-13评论:阅读:

航旅纵横“被社交”:旅客更需要清净和信息安全

  在诸多的交通出行应用工具APP中,航旅纵横、飞常准等民航类APP,一直是旅客搭乘民航出行的好帮手。这类应用工具能够关联用户个体的航班信息,提供正晚点消息、机场天气、航班值机等实用功能,因而颇受旅客青睐。但在近日,航旅纵横APP产品升级,开通了社交聊天和用户标签设定等功能之后,再度引发争议。

  其实,这不是航旅纵横APP第一次开通社交功能,早在其2015年的版本中,也曾有过名为“纵横友人”的通过关联通讯录,来查看通讯录好友中排名的类社交化功能。而这一次新功能的推出引发争议,并非是网友无端生疑。

  “空姐网约车遇害”案件的“余温”尚未散去,关于应用工具APP是否应该社交化、标签化的讨论也仍在继续。在这一背景下,航旅纵横APP产品的社交化升级,将APP是否应该社交化、标签化的问题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这必然会引起公众对该产品焦虑。

  根据某民航自媒体的实际使用发现,旅客从自己的座位号点击进去,可以看到该航班执行飞机的座位图,座位是否有人,一目了然,且整个界面变成了一种类似群聊天室的场景,大家均可自由发言。当然,如果只是一个互动场景,倒也无伤大雅。但点击某一座位,便会出现那名乘客的个人主页,个人主页上包含了用户名(真名或网名)、用户头像(真人头像或其他),并可通过航班历史热力图,推断其家庭所在城市,以及其经常去的城市等等属于用户个人的隐私信息。此外,在个人主页上,还有诸如飞行达人、偏爱某航、喜欢靠窗、星座等个人标签信息。

  这么多的信息,细细思考还真是令人恐慌。对于有足够分析能力的个人或组织而言,以上标签乃至主页信息,已经足够推断出该旅客的经济条件、工作背景等等更深层次的隐私信息,可以用于其他用途。即便这些信息不足于影响个人生活,那么也有一个疑问,旅客愿意公布这些内容吗?消费者是不是“被社交”了?

  6月11日晚,航旅纵横APP通过其官方微信回应了这一事件。其回应称,“新功能设计的初衷,就是因为听到了大量用户的呼声”,并列举了多条。如“终于在北京安家了,今年想接爸妈来北京过年,可是他们年纪大了,还是第一次坐飞机,要是飞机上认识一个人可以帮忙照看下该多好呀”。此外,还声称,“用户展示的不是个人的真实身份信息,均为头像、昵称、标签等可编辑的信息;同时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行选择开启或者关闭,点击头像右上角即可进行设置。”6月12日下午,航旅纵横再次表态:将展示用户信息的“个人主页”改为默认关闭。

  且不说这些呼声是否真实,即便功能设计出于好心及可编辑、可关闭,其也同样理亏。其一,新功能上线,实为默认所有用户开通,并未及时告知。其二,用户可以选择关闭的设置,隐藏较深,非常用此软件旅客并不易发现。其三,即便个人主页所有信息可编辑,那也是在用户发现问题之后,在默认所有用户开通的情况下,航旅纵横APP是并不会征求用户是否要编辑的意见。简而言之,这已经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和选择权。

  将应用工具产品社交化,是行业的一个趋势,但并不等于说可以不尊重用户选择。对于社交工具而言,尊重用户意愿,才是根本守则。当越来越多人反感“被社交”、打扰,航旅纵横的这一创新业务,显然会让用户重新思考、“用脚投票”。

  此外,在航旅纵横APP发布声明并未正视用户隐私问题之时,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思考。航旅纵横,是央企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信)所开发的产品,而中航信,是中国民航唯一的数据服务公司。要知道,除春秋航空之外的中国大陆所有航空公司均使用中航信的数据服务,包括机票销售、离港、订座系统等。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否使用航旅纵横APP,你的个人信息均会存储于中航信的数据服务系统里。

  在这一数据服务没有第三方竞争的前提下,是否促成了航旅纵横在垄断服务下的“店大欺客”呢?有一个新闻或许值得注意:近年来,各地不断曝出“航班取消”短信引发的诈骗案,涉及国内多家航空公司,警方介入调查后也暂无下文。而知情人士称,航空公司等各方对这个系统的滥用以及缺乏监控,有可能是引发大规模短信诈骗案的源头。

来源:澎湃新闻网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ourfresh;合作及投稿请联系QQ:187004408

看看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