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新网2018-04-25评论:阅读:

景区应从门票经济转向产业经济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作出具体部署。文件中提到要实现七个转变,其中,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是首要任务。

  近几年来,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成为社会普遍共识。从产业发展角度而言,全域旅游是一个全产业融合、全资源融合、全民融合的大融合产业。做全域旅游,其实就是做一个淡化门票的大景区,做一个精品的旅游目的地。

  当前国内绝大多数旅游景区,仍然以门票收入作为其经济支柱,旅游商品、娱乐、餐饮等业态带来的弹性收入不高。从整体上看,如果旅游发展单纯依靠门票收入,门票价格必然居高不下,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游客旅游支出的心理负担,造成游客数量、旅游停留时间以及其他支出的减少,不仅当地旅游收入单一,而且相关获益行业也会逐渐萎缩,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难以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

  要实现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并不是说旅游景区不重要了,恰恰相反,旅游景区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功能还应该进一步增强。但吸引力的增强并不代表门票就要随之上升。相反地,要使游客为旅游景区而来,要增加游客的相关消费,就必须显著降低门票价格,摒弃门票经济发展模式。原因有二,首先,景区门票支出是游客的显性成本,有研究显示,门票价格每下降1%,游客量就会实现3%~5%的增长,从产业经济发展角度看,以门票价格的下降换来产业收入的大增长,是增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好事情;其次,作为支柱的门票价格下降了,景区就会致力于发展其他旅游新业态,旅游产品体系不断丰富,随着游客的消费增加,景区的旅游总收入反而会增长。

  本世纪初,杭州西湖拆掉围墙,取消门票,成为国内第一个免门票的5A景区。10年间,游客数量和旅游总收入增加数倍,人流量的增加,还使得杭州餐饮、旅馆、零售、交通等相关行业迎来井喷,对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宁波市也在休闲旅游基地的打造过程中深得裨益,通过对自行车、徒步运动、海洋游钓、滑翔伞、皮划艇等旅游新业态的开发,扩大了游客接待规模,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拉动了当地旅游产业和关联产业的发展。

  要实现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一方面,景区要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旅游资源不仅存在于有形的游憩项目或实体物质层面,还体现于能产生休闲心理、旅游体验等精神层面的无形的活动或资源内容,比如生活方式、文化氛围等。应鼓励大力整合区域内这些有形和无形的新资源,发展旅游新业态,有效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拉动游客的多元化消费。另一方面,应大力加强旅游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互动。所以,通俗地讲,加强产业链建设就是希望游客因景区而来,在景区游玩后,既在本地住宿、吃饭,又选择在本地娱乐设施进行消费,同时,购买本地旅游商品等。这就需要旅游产业链内各游乐项目之间形成产业联系和互动,才有可能使游客知道或选择其他环节的消费。

  要做到以上两个方面,就必须培育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以旅游产业链中核心企业或业态为龙头,通过对上下游企业进行整合,在业态间或区域间的协同作用下形成产业链系统,优化旅游资源,并实现旅游业与其他关联产业之间协同发展,进而做到全产业融合、全资源融合,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需求,这就是全域旅游的精髓所在。

  (作者:李华敏,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宁波市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华敏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ourfresh;合作及投稿请联系QQ:187004408

看看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