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机场3秒惊魂,事实一清二楚,起因是塔台管制员遗忘动态、指挥失误,纯属人为。然而在民航局作出对13名领导干部、当班指挥席和监控席管制员处分决定之后,很快有媒体给出了一个类似于“洗地”的原因——航空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一线管制员压力越来越大,薪水却连续3年不涨反降。
报道中所说的“不涨反降”,是因3年前工资普查时,管制员的工资被认定高了,要求分5次,逐年减薪。全国6000多名管制员,平均年薪15万元的占70%以上,10万年薪的占20%多,20万以上年薪的占4%左右。说高不高,说低不低,关键跟谁比、比什么。
与属于美国联邦政府雇员的美国空中交通管制员,平均达到12万美元左右的收入相比,中国的管制员工资确实低了。但是与中国其他行业的公职人员相比,中国的管制员工资收入不能算低。但是管制员收入高低,不是管制员能力与责任心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将管制员可能造成的失误降到零的地步,这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在共同追求的目标,此中,管制员的辛勤劳动,与收入的得当,是一个可以拿来参照的因素。而在这个职业当中,它的工作质量、责任心程度,是绝对不能完全用收入的高低来参照的。然而在中国社会,往往是哪个行业出现人为因素的责任问题,都有人喜欢拿发达国家这个职业的最高收入,来与中国的这个群体作比较,似乎所有的责任心,都是钱不到位所造成的。这种思维不仅是片面的,也是有着严重误导社会的负能量的。
虹桥机场事件之后,有相关的报道不仅片面地拿中国管制员与美国管制员的年收入差距作对比,而且拿总人数作对比,实际上忽视了人均工作量与责任心这两个重要元素的对比,似乎觉得,管制员“在一线城市生活的压力很现实,房子、车子、子女教育都是问题”,也可以是岗位担当中可以用来抵消责任心造成失误的理由,这是非常荒唐的逻辑。
管制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任何人选择它,是将工薪与责任共同选择在自己肩上的。对于社会角色的定位来说,一线城市生活的压力,是每个职业都在共同面临的问题和压力。它不是管制员这个职业独有的。如果按照前面的逻辑,那么,凡是人为的因素所造成的任何事故,都可以把责任推给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归为与某个发达国家同行业同岗位的收入不对称。如此,整个社会岗位的运行,都将进入一个责任心无解的死循环当中。
中国社会从许多年前的羞于言薪,到今年的凡必说薪,这是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价值观错乱现象。既然美国的年薪也吸引不到更多的年轻人投向管制员队伍,那么,美国与中国一样,需要解决的是用钱买不来的责任心问题。这才是发展越来越快的航空业,迫切需要与全世界一起来研究的共同命题。无数教训足以证明,光讲奉献与责任、不讲钱,是不现实的。但是,光讲钱不讲奉献与责任、甚至给多少钱付出多少奉献与责任,更是不靠谱的。在虹桥机场这起事件上,这时候说钱,就是拿责任在要挟,是为不负责任在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