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新网2015-06-25评论:阅读:

景区任性涨价不符合文明旅游要求

  端午小长假期间,外出旅游的人数增加,景区门票价格又一次受到社会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超过20家景区纷纷表示涨价。其中不乏公开违规涨价,一些景区为了规避监管则实行“打包加价”。

  其实,景区涨价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涨价背后的猫腻现在也开始逐步暴露。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在多地景区票价不断上涨的同时,一些地方的门票收入流向不够透明,很多收费并没有反哺于景区的维护和建设,有的被用于与景区没有直接关系的政府工程,甚至支付当地发展旅游业的广告费——本应全民享用的风景名胜,成了个别部门甚至个别腐败分子的提款机。

  对于风景名胜区如此任性涨价,公众尽管心怀不满,但在旅游资源供给不足的大背景下,也只能咬牙忍了。但国外游客却可以“用脚投票”,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4年1-12月来华旅游入境人数”统计数据,2014年度欧美及大洋洲游客来华入境游人数皆有下滑。自从2009年旅游逆差首度出现之后,已经从40亿美元猛增至2013年的769亿美元。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自然风光没有失去吸引力;交通更为发达,设施更为便利,服务能力也变得更好。为什么反而来的少了?原因还是性价比,人家想欣赏中国的自然美景,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但都太贵了。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反映,和享受到的服务相比,到中国内地旅游越来越不划算,一部分对亚洲目的地有兴趣的欧美游客开始选择转向服务业发达的日本、韩国、东南亚。

  游客,关键词还是“客”。门票只是一方面,背后却是我们一些地方旅游发展理念的背离,简单来说,就是垄断资源趁火打劫,有了垄断作为支撑,价格可以随意涨,服务自然也会没人管。坐地收钱来得这么容易,谁还顾得上游客的消费体验呢?

  有统计显示,今年2月份,赴日旅游的中国大陆游客数量跃升至35.9万人,同比上升近160%。此外,韩国旅游发展局的数据也显示,2月赴韩旅游的中国游客人数达52万人,同比增长58%。同时,俄罗斯联邦旅游署的数据表明,2014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海外游客来源。

  一边是把旅游景区当作“印钞机”,“资源有偿使用费”“景区新农村建设资金”“景区专项资金”“价格调节基金”……各项收费一哄而上,恨不得将游客的钱包直接拿来掏光;另一边是将游客作为促进经济的“财神爷”,护照落地签,全程中文服务,全民热情接待,目的就是让人玩的舒服,然后去商场“买买买”。

  前不久,国家旅游局网站发布消息称,为了让不文明游客“长记性”,将与民航局形成工作合力,拒绝为其提供旅游、乘机等服务。对此笔者表示赞同。换个角度来看,一些景区违规涨价,坐地起价、雁过拔毛,如此粗暴地对待游客,不仅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更存在违法违规的嫌疑,游客是不是也可以有权利拒绝买单?(周龙)

来源:光明日报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ourfresh;合作及投稿请联系QQ:187004408

看看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