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地方政府是给景区的不当收费撑腰,还是监管不力,最后受伤的都会是五台山整体形象。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划清地方政府和景区的界限、明确监管职责。
据央视报道,“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乱象频发,景区强制收取环保车费用;“黑寺庙”让游客披龙袍,正规寺庙让游客刻碑留名,共同特点都是要不明不白地交钱,更有甚者,还有疑似醉酒的假僧人拦路索要功德钱。
人们心目中的佛教圣地,竟然处处染着铜臭味,的确令人遗憾,但似乎也有点见怪不怪。在很多打着宗教名义的景区,烧香拜佛刻功德碑,和信仰有多大关系说不清楚,最清楚的倒是样样都费钱。但即便站在最赤裸裸的市场经济角度,也得买卖公平,交易你情我愿,五台山景区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连这样的底线都突破了。
就拿进门必须买50元环保车票来说,游客不愿意坐车,也必须交这个钱,这种强买强卖,说到哪都是不正当行为。景区售票人员、投诉电话、日升达公司异口同声的一句“政府规定的”,就把游客打发了。可记者追究再三,也没弄清楚到底是什么“政府”做出了这规定。事实上,即便是当地政府,也无权平白无故滥增收钱名目,这种说辞,更像是谋财的借口。
“政府”变成了景区乱收费的“挡箭牌”,确实是很荒诞的事。这是景区自找借口,还是真有地方政府在背后撑腰,公众不得而知,但显而易见的是,这种乱象长期持续,当地有关部门不可能不知情。尤其是此前关门整改过的“黑寺庙”居然又开张,监管部门的失职无可推脱。这种失责,客观上是对乱象的一种纵容,至于背后有无利益勾连,也需要更深入的调查。
这并非五台山景区第一次因乱象为舆论所关注,去年初,该景区还为此喊出杀气腾腾的整治口号——“谁砸五台山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相比于一般商家的坑蒙拐骗,景区门票强卖、寺庙里刻碑疑似欺诈等行为,无疑对五台山“牌子”的负面影响更大,但为何至今仍如此泛滥?监管失职的背后,地方政府是“不能”还是“不为”?
看来,“谁砸五台山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的言说对象,绝不能仅限于商家。不论地方政府是给景区的不当收费撑腰、躲在背后谋利,还是监管不力,最后受伤的都会是五台山整体形象。要维护好五台山的“牌子”,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划清当地政府和景区的界限、明确监管职责。地方政府不该参与的参与了,该管的没管好,都要砸具体责任人的“饭碗”才行。
□敬一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