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新网2020-05-21评论:阅读:

珠峰上的银河星空,为何其他地方很难看到?

  5月1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抵达海拔6500米前进营地。这一天也迎来了第二个好天气窗口期。

  珠峰大本营的延时摄像机

  拍摄到了美丽的银河星空↓↓↓

图片源自珠峰大本营

  小时候,在天气晴朗的傍晚,搬着凳子坐在院子里,手指着天空数星星,耳畔听着牛郎星和织女星的传说故事。这样的时光相信许多人都经历过。

  然而现在,再次抬起头仰望星空时,童年的星星现在还能看到吗?为何璀璨的银河星空,而今却成为一种奢侈?

  正在“消失”的星空

  “现在地球上已有1/3人口无法在晴朗的夜晚看见银河。”《科学前缘》(Science Advances)杂志刊登的一份意大利光害科学与科技组织(GFZ)的研究报告显示,由于光污染,星空正在“消失”。

  研究团队利用一颗名叫“索米国家极地轨道伙伴卫星”(Suomi 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 satellite),在夜晚拍摄下地面的图像。这颗卫星可以对任何一个它能捕捉到的光源进行强度检测,并标记出光源的位置。之后结合全球2万多个地面站点的观测,通过建模,绘制出涵盖世界各地城市及乡村的人造夜空亮度地图集。

  “人造夜空”是一种从大气层下方发出的人工光线,反射进入大气层,并在其中发生散射的现象。过度使用电光照明设备是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人造光源直接照射或反射到天空,由于大气中存在云、雾、悬浮粒子,它们会将光线散射开来,夜空因此被“点亮”,而可见星星的数量也因此而减少。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经常在家里拿着望远镜看北京的夜空,因此养成了观星的习惯。但近几年,星星好像变少了,只能让爸爸开车带我去郊区看星星。”正在读研究生的苏梓冬对记者说。

  保护英格兰农村组织(the Campaign to Protect Rural England,CPRE)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平均50个英格兰人中只有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光污染。在调查中,超过半数以上的参与者表示,他们看到的行星数量不超过10颗。然而,英国伦敦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表示,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视力好的人应该最多可以看到40颗星星。

  不过,观星不只是人们渴望暗夜的原因,夜晚过度的光线还会影响到人体健康。“在夜晚,人类的瞳孔会自然放大,因为光线不足,需要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睛以看清事物。但城市人因光污染而产生眩光,导致眼球退化,失去基本的调节功能,长期以往,眼睛便不再适应夜晚。”香港区代表兼天文导师薛俊朗说。

  潜伏在你我身边的光污染

  “晚上在家根本不需要开灯,对面商场的户外显示屏,能把我家照得通亮。”家住北京市朝阳区某购物中心旁的蒋女士说,但她不知道应该向谁反映这个情况,只好在家里安装加厚窗帘,来遮挡刺眼的灯光进入房间。

  上海复旦大学和深圳大学联合对深圳市建筑立面显示屏光污染情况进行了实测调研,团队选取深圳市五个主要地区的39个建筑立面显示屏照明作为样本。测量结果表明,所有样本的亮度范围在50-1054cd/m⊃3;,其中9个样本的亮度超过400cd/m⊃3;。然而,一般道路照明要求在0.5-2 cd/m⊃3;。也就是说,显示屏照明光度超出了普通照明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图片源自保护英格兰农村组织

  夜晚无法正常休息,白天又被阳光晃得眩晕。“如果出太阳,我就得把遮阳板放下来,对面写字楼的玻璃反射过来的阳光太刺眼,”办公桌正对望京CBD某商业中心的陈先生说。陈先生和蒋女士遭遇到的情况,正是“传说中”的光污染。

  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又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三种类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污染的状况多为由于建筑物表面的镜面反光而导致人体的眩晕感,以及夜晚过度的照明造成的人体不适感。

  眼科专家表示,光强度过大,会导致暂时性光敏度下降,从而引起眼睛会短暂地看不见。由于光污染与水、气、土等环境介质的污染不同,光污染没有污染物残留,污染源会随光源消失而消除。因此,一些专家将光污染称为“隐形杀手”。

  光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光污染正在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幕后推手”。据统计,全球每年照明消耗大约两万亿度电,生产这些电力要排放十几亿吨的二氧化碳和一千多万吨的二氧化硫。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50%的影响因素是由二氧化碳造成的。虽然没有直接数据证明过度照明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但毋庸置疑的是,照明所消耗的电量加剧了气候恶化。

  另外,过度亮化造成的光污染还会影响生态系统。自然界的动物们有着自己的昼夜规律,然而光污染干扰了它们的正常行为。人造灯光吸引着动物们,被灯光吸引的鸟儿,会迷失方向,撞向地面;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夜晚的灯光会打乱它们的生理节奏,妨碍其正常生长发育。

  针对光污染引发的人体健康、生态环境、能源消耗等问题,不少国家纷纷行动起来,从立法角度开始治理光污染。例如,捷克制定了专门防治光污染的《保护黑夜环境法》;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以分级的形式规范照明区域;新墨西哥州《夜空保护法》规定,室外照明要安装合理的装置防治光污染,并对不按规定安装的违法者予以罚款。

  我国关于光污染的治理虽然起步较晚,但不会缺席。

  2014年,西藏阿里地区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暗夜顾问委员会正式收录入“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暗夜公园。园区内照明系统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规划、改造和管理,防止和控制光污染,以保护夜空资源。

在西藏阿里暗夜公园拍摄到的星空 图片源自网络

  2018年,住建部对已执行多年的《城市道路照明施工及验收规程》拟提高行业标准,从规范上,对城市照明行业进行升级,来解决城市光污染问题。

  同年,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的生态环境部《光污染防治政策研究》讨论会在杭州举办,与会专家深入剖析光污染防治政策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光污染防治政策、技术及治理措施方面的缺失,提出可操作性的专业建议。

  2019年12月,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整治“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的通知》,要求把整治“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纳入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内容。

  业内专家表示,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关于光污染方面的管理规则已有所涉及。但除了立法以外,还应该从改进材料、科学管理、综合执法等方面,对光污染加强治理。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ourfresh;合作及投稿请联系QQ:187004408

看看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