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新网2019-07-20评论:阅读: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放预约参观 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19年7月6日,随着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让全世界关注到了这片位于杭州市郊西北部的史前文明圣地。

  7月8日,以遗产价值阐释和遗址体验相结合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面向公众有限开园。游客已经可以近距离接触良渚遗址这一新世界文化遗产。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以一个怎样的面貌亮相在公众的眼前?公园的景点有何亮点?趁着遗址公园试运营,我第一时间来到良渚遗址公园探营,并且整理了这份详细的游玩攻略。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正门 本文图均为 翁欣 摄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分为城址区、瑶山遗址区、平原低坝区和谷口高坝区4个片区。目前开放的,是公园的核心部分城址区。

  预约参观

  目前,试开放的遗址公园需预约参观(8月1日后公园正式收费入园),出于有效保护遗址的需要,每日限流3000人,游客可以通过“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公众号预约门票,预约成功后现场直接凭身份证件取票。

  特别提醒,一定要预约之后再去。每天有不少游客未预约就赶去,这样的情况一般都是白跑一趟。

  当然,因为最近良渚遗址属于热点,预约平台显示一周内的所有场次,都已经满员。建议每天零点以后去试一下运气,因为新日程的门票会在这一时段开出,手快的话应该有机会能预定上。

园内各站点之间有接驳车,不间断发车,基本不用等

  起点:南门访客中心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游客参观主要是从位于104国道边的遗址公园南门进入,大门东西两侧就是宽阔的停车场,自驾来的游客停车非常方便。

  取票在访客中心大厅,会有工作人员指引,在取票机上用身份证换取纸质门票,然后刷二维码直接进入公园。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总面积非常大,有14.33平方公里,由4个片区组成,目前对外开放的是公园的核心部分“城址区”,占地约6.3平方公里。

  由于公园面积较大,刷票进入公园后,就有免费观光车可以坐。在入园前最好拿上一本游览地图,先大致了解下公园的站点设置和游览线路。

  目前公园主要设置了十一个游览车停靠站点,这些站点分别是:始发站→陆城门站→南城墙站→钟家港站→东城墙站(暂未开放)→雉山站→莫角山站→反山站→凤山站(暂未开放)→大观山站→终点站。

  除去始发和终点站,以及暂未开放的两个站点,可以参观的共有7站。园区内的游览车不间断发车,每个站点都停靠,访客可自由选择站点位置,下车参观,以下是每个站点的游览内容。

陆城门是古城唯一的陆地城门

  第一站:陆城门遗址

  坐上游览车,穿行在面积广大的遗址公园内,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水系纵横、林木繁茂的水乡泽国风貌。几分钟后,就来到第一站:陆城门遗址。

  五千年前,良渚古城营建于沼泽湿地之上,河网密布,水系发达。这样的环境,也使得水路成为当时的主要出行通道,而陆城门是良渚古城唯一一处陆路城门。它由三处小型夯土台基构成,三座隆起的高台,呈“品”字形结构,连续的城墙分为四个门道,宽达150米。

  城门前还可以看到公园用金属网格制作的人物雕塑,还原了当时良渚先民进出城时的形象。游客可以沿阶梯走上城墙,眺望一下四周的景色。

  不过同行的讲解员提醒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三座高台只是为了标注城门的位置。为保护遗址,真正的古城墙还埋在土里,真实高度大约7-8米。

  如果足够细心,就会发现,公园运用绿植标识的方式,对古城内的遗址分布区做了区分。比如大片的水稻代表了这里丰富的水域资源。城墙上种满了三叶草,工作人员解释说,因为三叶草是浅根系植物,所以对遗址本身不会造成伤害。

  五千年前的良渚古城,由外城、内城及宫殿区三大部分组成,穿过宽大的陆城门,即可进入古城址的内城区域。

城门边的钢网雕塑,还原良渚先民进城时的场景。

  从前的良渚古城水道纵横,先民们临河而居,所以良渚先民主要靠独木舟与竹筏往来于古城内外。除了陆城门,考古人员至今在这里共发现八处水城门。四面城墙,每面各有两个水城门,城内与外河道经水门相接,构成一个发达的水路交通体系。水城门一般宽30-60米,如果看到河道两侧矗立的仿木柱子,水中有划船的人形雕塑,那就是公园对水城门位置的具体标示。

过去的良渚先民主要靠独木舟或竹筏,走水路往来于古城内外。

  第二站:南城墙发掘点

  第一站陆城门和下一站南城墙距离并不远,所以参观完陆城门、水城门,我没有返回乘车点,而是走小路步行去了第二站:南城墙发掘点。

  发现于2007年的良渚古城城墙周长约6公里,高约4米,其建造利用了自然地势,底部铺垫石块作基础,上部以黄色黏土堆筑城墙。这样不仅可以加固基础,还可以防止地下水对墙体的侵蚀。目前,在世界同时代遗址中,这样的城墙属首次发现。

南城墙挖掘点,底部石块铺垫,在上面用黄色黏土堆筑城墙。

  进入遗址公园后,一眼看去多是河道和绿植,访客并不会看到很多建筑,“南城墙站”则是个例外。这里不只有南城墙发掘点,在站点的北侧,还盖有一些漂亮的茅草屋,茅草屋其实是一个考古体验区,包括两座展厅、莫角书院以及一个面积较大的儿童考古区。

  “湿地营城展示馆”和“水城中的劳作与生活”两座展厅,展示了古城湿地环境的考古出土物,并介绍良渚古城先民的营建工艺和生产生活方式,充分还原了良渚文化已成型的社会生活。

莫角书院

  莫角书院是考古公园内的一处阅读空间,目前正在举办一个关于良渚考古历史的文献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给孩子们准备的“儿童考古区”,小朋友可以在这里通过挖沙、绘画、拼图、拓印、古器物修复等,体验考古的乐趣,费用都在10元-20元,带着孩子来参观的父母们不要错过这些趣味学习的项目。

儿童考古体验区

  第三站 钟家港:河道与作坊

  离开南城墙站,下一站是钟家港。如果说遗址公园里每一处站点都有一个主题,那么钟家港站的主题就是手工艺作坊。

  钟家港河道是贯通良渚古城南北的主干道,河道两岸分布着许多良渚时期人工修筑的台地。5000年前,良渚王国中的能工巧匠皆汇于此,他们沿河而居,制陶、制玉、制作木器、石器。

  考古学家在钟家港河道附近,发现了石器、玉器、骨器、漆木器等半成品,和制作这些器物的工具,证实了此块遗址区域分布着多种专业手工作坊,这里也是这些工匠们的生活居住区域。

  因此在钟家港,公园的规划者根据考古发现,复原了当时作坊区繁荣的生产场景。通过多组钢网人形雕塑,展示了玉石加工、漆器制作、陶器烧制等手工艺作坊的生产过程,同时也还原了良渚先民过去夹河而居的生活场景。

钟家港,钢网人形雕塑还原这里的手工作坊和劳动场景。

  第四站:雉山观景台

  稚山是遗址公园东北角的一个小山坡,别看只有30余米高,却是良渚古城海拔最高的一座自然山体。

  作为公园的一处制高点,这里的参观内容很简单,花几分钟爬上这座小山头,可以在山顶新建的观景平台俯瞰整个古城区(当然视线内主要是湿地和水稻田)。山脚下有一间临水而建的茶室,走累了可以在此稍作休息。

  个人认为雉山这一站,只有一个不高的观景台,另外没有什么人文类的内容展示,如果时间匆忙的话,这是一个可以不用下车的站点。

模拟良渚先民过去夹河而居的模型。

雉山是古城内海拔三十多米的一座小山包,上面建有观景台。

  第五站:莫角山宫殿区

  离开雉山,下一站到莫角山宫殿区。这里是公园内几乎每个人都会来的打卡点,五千年前,良渚古国的宫殿区就在此。

  从游览车下来后,需要上坡步行200多米,来到古城中央最高统治者栖身的处所——莫角山台地。

  莫角山台地位于古城中心,这里地势高敞,是人工堆成的高台区域,呈矩形覆斗状,占据了古城1/10的面积。这里曾挖掘出了莫角山宫殿遗址,堪称中国最早的,也是规模最大的史前宫殿区。

  莫角山台地的顶面上建有大莫角山、小莫角山、乌龟山三座独立的宫殿台基,在三个土台之间,还有面积达7万平方米的沙土广场。

  大莫角山位置最高,视野开阔,是莫角山台地上三个独立土台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如今树皮铺陈的区域,代表着一处处曾经挖掘出的房屋遗址,根据推测,就是曾经的良渚国王居住的宫殿位置。

  小莫角山,上面有模拟复原的建筑立柱模型。

  而分布于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之间的沙土广场,是良渚先民一层土、一层沙相间夯筑而成,极有可能是莫角山宫殿区内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

  站在大莫角山上,良渚古城内外景观一览无遗,五千年前,这种以莫角山为中心的城市营建,体现了统治阶层“以中为尊,以高为崇”的理念。

  古城的外城,内城,宫殿区的堆筑高度是逐步升高的,如此大规模的建筑工程,如果不是一个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的社会,是不可能完成的。

  王城的出现,强调了权力中心场所,明确了社会阶层差异。整个良渚古城对空间秩序的规划,意味着这里不再仅仅是一个原始的部落,而已经呈现出早期国家的形态。

  大莫角山顶上的宫殿区模型

  大莫角山和小莫角山之间的沙地广场

  第六站:反山王陵

  在遗址公园最不能错过的一站,要属反山王陵。

  它位于莫角山宫殿区的西北侧,两者仅一河之隔,却是良渚时期“良渚王”为自己身故后安排的去处。

  临近终点站的反山,是皇公贵族们下葬的王陵区,也是文物出土井喷的地方。1986年,考古工作者从反山王陵墓坑中发掘出大量随葬品,包括玉、石、陶、象牙、嵌玉漆器等1200多件,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等级最高的良渚文化墓地。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反山王陵,是修复后的样子,为保护遗址不受侵害,专家门还在这里还原了11座墓葬的出土情况,再现了1986年考古发掘时的情景,而真实的墓坑位于展示区下方80厘米处。

  工作人员介绍,“随葬品的器型,摆放的位置,都是一比一还原的,摆放的位置也是一模一样的,虽然这些玉器都是真实文物的仿制品。”

  反山墓地分南北两排,从墓坑排列位置、规格、随葬品的多少与种类上分析,能体现出墓主人生前的地位,且能反映出墓主人的性别。

  位于墓地中心的12号墓,是反山等级最高的墓葬,随葬品也最为丰厚,共出土658件,其中玉器647件,出土了至今为止个体最大、最重、最精美的玉琮和玉钺,分别代表神权和军权,证明了墓主人尊崇的地位和无上的权利,这个墓主人很有可能就是良渚国王。

  反山王陵,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等级最高的良渚文化墓地。

  反山遗址地层分析

  从反山墓地下来,不远处的反山展示馆,让你更深入的了解反山王陵挖掘过程,各种多媒体设备,将有助于游客更好地了解每一件从王陵出土文物的前世今生。

  展示馆中还特别开设了一块区域,介绍“神人兽面纹”。神人兽面纹是良渚文化的独特标志,考古学家认为,“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的“神徽”,反映了良渚时期神权的至高无上以及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这与古埃及的文明模式极为相似。

  反山王陵展示馆,更深入的了解反山王陵挖掘过程。

  反山王陵展示馆旁边,还有一间良渚生活馆,这里出售的都是与良渚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在反山站不远处,还有一处西城墙挖掘点可以参观,形态基本和南城墙遗址一致,只不过规模要更大些。

  良渚生活馆

  第七站:大观山休憩区

  离开反山,遗址公园的旅程也到了尾声。凤山站目前还没建设好,暂不开放,预计之后作为研学基地。最后一个停靠点是大观山休憩区。这里过去是大观山果园,现在主要作为公园的用餐区域。

  大观山休憩区附近,有一座鹿苑。据说有十几头梅花鹿被圈养在里面,不过,因为刚开园的原因,梅花鹿还没有放出来,暂时看不到。

  为什么遗址公园里要引进梅花鹿呢?因为考古挖掘的时候挖出过鹿骨,考古学家推测良渚古人驯鹿,这也是为什么在最后这一站会设立鹿苑的原因。

  全部游完所有站点,总的感觉是,这里确实很大,虽然有观光车,如果每一站都下车参观,要走的路也很多。我是下午一点钟入园,一直到五点钟出来,各站点也只匆匆浏览,还有一些地方因为时间不够而放弃。

  公园刚开放,很多基础设施尚未建设完善,业态不是很齐全,能吃饭和买饮料的地方比较少(目前能供游客吃饭的地方只有位于行程末尾的大观山休憩区),因此去之前,最好自备零食和饮用水。

  在参观过程中,不时有参观者反映“这里没什么好玩的”。然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确和其他公园不太一样,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最重要的是先要把遗址保护好,以及着力恢复良渚时期的古地貌环境。

  考古遗址本身的观赏性就不强,出于保护的需要,这里也不可能建造大量的游乐和服务设施。如果不是出于对良渚文化的真正兴趣,那肯定要失望的。良渚古城遗址的文化价值,比它的游览价值重要得多。

  其实,除了考古文化,这里更像一个巨大的湿地公园,坐在游览车上行进,一路上能看到稻田、荷花、果园、池塘,树林里不时还会飞出白鹭,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好。就当来这里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也是不错的选择。

  参观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后,推荐继续参观5公里外的良渚博物院。遗址公园通过遗址现场还原来揭示良渚古城的遗产价值,而发掘出土的真实器物都在良渚博物院。

来源:澎湃新闻网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ourfresh;合作及投稿请联系QQ:187004408

看看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