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新网2014-03-28评论:阅读:

南京栖霞山首次发现中华虎凤蝶 共发现5只

在栖霞山拍到的中华虎凤蝶。 刘光华 摄

中华虎凤蝶。 刘光华 摄

中华虎凤蝶产的卵。 刘光华 摄

  “栖霞山真的有中华虎凤蝶。”南京紫金山生态环保志愿大队大队长,长期研究、调查中华虎凤蝶的刘光华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他在栖霞山风景区内观察并拍摄到了中华虎凤蝶,在他寻找的四五个小时内共发现5只,而且在其唯一的寄主植物——“杜蘅”的叶片上还发现了蝶卵,让他着实兴奋。

  本报为媒 去年本报就报道栖霞山可能有虎凤蝶

  刘光华介绍说,去年,他看到了扬子晚报上一篇《栖霞山发现杜蘅 中华虎凤蝶也可能有》(2013年5月17日A46版)的报道,介绍了栖霞山有很多杜蘅,不排除有昆虫中的大熊猫“中华虎凤蝶”存在的可能。“我一直记在心上,想在今年的3月份到栖霞山去寻找‘中华虎凤蝶’的踪迹。”他笑着说,想不到今年第一次来就看到了。

  “我是跟着扬子晚报的报道去找的。”刘光华说,他在栖霞山地区,边走边四处观察,只见沿途生长有大片大片的二月兰、心叶堇菜、紫花地丁等早春植物,“看到这么多的野花,我对找到中华虎凤蝶就更有信心了。”他解释说,这些野花都是中华虎凤蝶非常爱吃的蜜源植物。

  一大惊喜 半山腰头顶上一闪,一看就知道是它

  在接近半山腰的位置,突然有一只蝴蝶在头顶上一闪,向远处飞去,“因为我调查、研究中华虎凤蝶已经有很多年了,所以从该蝴蝶飞行的姿态和速度来判断,一看就知道是中华虎凤蝶。”刘光华笑着说,为了百分之百地确认,自己还是朝着蝴蝶飞行的方向奔去。经过仔细的观察,无论是从颜色、形状还是斑纹等各个方面都确认无疑。

  而在此后的3-4个小时内,他又在相距不远的地方相继看到了4只中华虎凤蝶,有的是往山下的山坡飞去,有的则是向山上上坡的方向飞行。其中有一只一头扎进心叶堇菜的紫色花朵上,整个头部钻进花萼内,贪婪地吮吸着花蜜,“可能是太饿了,全然不顾我的存在,我立即快速按下快门,拍下了它美丽的倩影。”

  喜出望外 杜蘅叶片上还有10颗虎凤蝶的卵

  既然栖霞山上发现了中华虎凤蝶,那么,在这个季节,其赖以生存的杜蘅上应该存在中华虎凤蝶的卵。于是,刘光华也找到了杜蘅群落的所在地。

  只见二三百平方米的范围内,也是开满了堇菜类的紫色小花,一丛丛的杜蘅生长在其间,部分的叶片才初长成,有的才开始冒芽,有的植株已经长得比较大了。然后,他小心翼翼地一片一片翻着杜蘅的叶片,没多久,惊喜地发现其中一片叶片的反面布满了圆圆的颗粒,“淡绿色的、晶莹剔透,直径不到1毫米,排列非常整齐,共10颗,一看就知道是中华虎凤蝶产的卵。”他说,随后,在距离1米左右的另一株杜蘅叶片上也同样发现了类似的蝶卵。“为了不过多地打搅它们,我赶紧离开了这个区域。”

  为什么在这里发现它?

  有专家曾在栖霞山“放养”虎凤蝶

  刘光华介绍说,中华虎凤蝶一般在惊蛰前后出现,所以也有人称它为“惊蛰蝶”。正常情况下,中华虎凤蝶在3月中下旬开始产卵,经过十至二十天的时间,幼虫“破卵而出”。经过三十天左右,幼虫几次脱皮长大后,便找寻隐蔽潮湿的地方躲藏起来化蛹。再经过300天左右时间,直到第二年的二月中旬以后方羽化成蝶。野生中华虎凤蝶成虫羽化率只有1%~2%,不会超过5%,一年一代。一方面其羽化率不高,另一方面,因为人为的干预,适生环境的破坏,适合中华虎凤蝶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还有很多蝴蝶爱好者们会大量的捕捉。”他说,所以中华虎凤蝶数量越来越少,非常珍稀,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以前在牛首山、紫金山也发现了中华虎凤蝶的踪迹,但近几年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今年在栖霞山首次发现了它的存在,说明栖霞山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比较适合它的生长,特别是其寄主植物——杜蘅的大量分布,以及其蜜源植物的大量存在来分析,栖霞山有可能是目前南京地区潜在的、比较大的中华虎凤蝶栖息地。

  据介绍,刘光华是南京著名的昆虫专家吴琦先生的学生,他透露说,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曾在南京龙潭,发现了中华虎凤蝶的踪迹,此后,中华虎凤蝶一度绝迹。直到1982年,吴琦先生在南京牛首山附近再次发现了中华虎凤蝶。1984年,吴琦先生在原栖霞山火车站一带曾发现过大批的杜蘅,于是曾将牛首山的中华虎凤蝶幼虫,放养到栖霞山原火车站地区。

  今年在栖霞山发现的中华虎凤蝶是当年放养而繁衍的吗?“没有跟踪调查,这个不好确认了。”刘光华表示。

来源:扬子晚报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ourfresh;合作及投稿请联系QQ:187004408

看看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