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新网2014-02-20评论:阅读:

西湖景区管委会:会所根据自身情况提出转型方案

西湖景区管委会:会所根据自身情况提出转型方案

  今年初,杭州对景区、公园、名人故居等地的私人会所、高档经营场所,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光是西湖景区,就关闭了30家高档经营场所。

  这30家高档经营场所中,九里松首席会馆和西湖会先后转为平价茶馆,剩下的28家目前仍处于停业状态——他们将如何转型?景区公园的业态将如何调整?这些话题引发了各界的讨论。经过钱江晚报的报道后,许多建议也直接被反馈到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昨天,杭州纪委举行“整治会所中的歪风”暨“三还于民”座谈会,邀请了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媒体界代表等,共商会所转型大计。

  会所转型

  要因地制宜突出公益性

  会上,有代表建议,西湖和西溪湿地可以根据实际布局一些特色展馆,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展示等。另外,在杭州,爱好摄影的人非常多,可以考虑设置一个展馆,定期展出优秀图片,举行讲座。

  有委员表示,在之前举行的杭州市“两会”上也讨论了会所话题。“我们组里就有会所的负责人,他们也很迷茫,不知道该如何转型。想做文化,又不知道如何下手。在这方面,我们能不能对他们进行结对‘帮扶’,比如说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布征集令,邀请全球华人甚至老外来对西湖会所的转型出主意。”

  这名委员还提出一个建议:杭州图书馆很好,但是要跑到钱江新城并不方便,西湖会所的地理位置都挺不错,最好能在西湖会所内设置一个小的区域,开辟一个流动的图书馆,在西湖边安安静静地捧本书看看,感觉肯定很好。

  还有人提出,会所在转型时,与周边的氛围相协调很重要,比如北山路,就可以考虑设置民国风情展示馆。

  值得一提的是,九里松首席会馆和西湖会都转型成了大众消费的茶馆,尽管好评不少,但与会的代表委员们都认为,西湖会所转型绝不能一刀切。在部分场馆转型为公益性的时候,多数还是要走市场的路子。

  日常巡查防止偷偷重开

  转型之后密切监管防回潮

  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刘颖说,在日常监管方面,目前景区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包括建立日常巡查机制,确保高档经营场所在未经批准重新开业前,仍处于关停状态。就算这些经营场所转型重新开业之后,也要密切监管,防止“回潮”。高档经营场所的转型升级要严格把握:坚持公益性、大众化、可进入;名人故居内不搞餐饮;公园内不能搞民宿,从而真正实现“三还于民,资源共享”的目标。

  刘颖表示,鼓励支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结合经营场所的立地环境、文化背景等,开设文化讲堂、书吧、特色旅游纪念品商店等公益性、平民化、文化类的经营项目。也可以考虑与景区的旅游功能结合。这样既与游客有很好的互动,又宣传西湖的文化,而且还有收益,游客欢迎、市民欢迎、经营者也欢迎。

  会所整治将“一所一方案”

  600多家大众化经营场所也要转型升级

  刘颖说,西湖景区如何把握好这些高档经营场所的转型问题,关系到西湖作为世界遗产的形象和发展问题。

  一方面,景区已经向市人大常委会申请立项,把《杭州市公园管理条例》今年提交修改。这部条例是2000年9月颁布实施的地方性法规。高档经营场所如何转型升级,景区公园内的业态如何布局,这些问题将通过修订杭州市的公园管理条例,从法律层面上作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另一方面,杭州正在委托相关单位做规划,更好地优化景区内的业态。

  刘颖说,年前景区已委托北京大学世界遗产中心帮助编制景区经营场所业态提升规划。总的原则是:统一规划、总量控制、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方便游客、资源共享。规划主要从近期、中期和远期来考虑。近期就是针对已关停的高档经营场所,做到一所一方案,每家根据这幢建筑原来的环境、功能、性质、历史渊源等提出转型方案,经论证公示审定后,再作实施。

  中期,则是制定了3年整治计划。除了已关停的高档经营场所以外,景区内还有大众化、中档的600多家经营场所。“从整个景区的业态优化布局方面考虑,像环湖景区,茶馆和餐馆偏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偏少,这就要从规划上进行布局。有的餐馆并不属于关停对象,但由于密度太大,我们就要适当引导,按业态规划进行转型升级。”刘颖表示。

  远期是整个西湖景区结合详规,进行整治业态布局,从而为实现长效管理提供有效依据。刘颖表示,总体规划经专家论证后,也要向老百姓进行公示,吸收不同层面的意见和建议。

来源:钱江晚报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ourfresh;合作及投稿请联系QQ:187004408

看看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