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新网2020-03-07评论:阅读:

OYO大“瘦身”,疫情后旅游住宿业会有裁员潮吗?

  3月4日晚间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印度酒店初创公司OYO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5000人,其中中国的裁员幅度最大,约占3000人。由此,OYO全球员工人数将从1月份的3万人减少约17%。

  而对于中国市场的大幅裁员,OYO给出的理由是受新冠该病毒疫情的影响,OYO在中国的业务严重受损。

  作为受到疫情冲击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OYO的此番措施,让人不由开始担心,后续是否会有一波裁员潮。

  经营问题爆发的导火索

  疫情虽然是“黑天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影响,但对于旅游住宿业来说,也是一次声势浩大的洗牌,那些苟延残喘的、经营问题重重的企业,重压之下遭遇的危机更加严峻。

  以OYO为例,这段时间,无论国内外,OYO的裁员新闻屡见报端。

  在日本,在OYO的日本合资伙伴以3美元的名义价格出售了所持估值达7700万美元的OYO日本公寓租赁业务OYO Life的股权之后,OYO日本业务的估值出现了暴跌。根据OYO Life的前任和现任员工透露,该公司正把大量员工转向软银在日本的其他关联公司。

  在英国,雅虎财经英国频道报道称OYO对英国市场员工进行了为期30天的协商。协商结果,大约50至100名员工被解雇,占了公司英国市场员工的10-20%。

  在美国,OYO 解雇了360名美国员工,这个数字大约是 OYO 美国分公司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在印度,总共10000名左右的员工中,有12%的人被迫离职。这还不算完,未来三四个月里,印度团队还将剔除1200多人。

  OYO在全球的大“瘦身”,早在疫情之前,伴随着诸多经营问题暴露就已经开始。

  正如OYO创始人兼CEO李泰熙(Ritesh Agarwal)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前一阶段,我们为业务平台增加了许多资产,并建立了品牌和头脑份额(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或品牌的意识)。2020年,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盈利增长。”李泰熙还补充说,OYO在全球范围内的重组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他说:“重组完成后,OYO在全球的员工总数将降至约2.5万人。”

  除OYO之外,这次疫情之下,也有不少旅企选择了裁员来解决原本的“臃肿”“亏损”问题。

  据彭博社消息,Expedia集团宣布将裁员数千人,以精简“臃肿的机构”,降低运营成本,使公司恢复有序增长。Expedia发言人Josh deBerge表示,集团将裁减约3000名员工,其中包括Expedia西雅图总部的500名员工,这些员工本周将陆续收到通知。

  2月19日,冠中地产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继续暂停运营旗下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佛山财神酒店,此外,酒店将逐渐解雇250名员工,裁员占比约全部雇员的90%。

  对于本就存在问题的企业,疫情只是一根导火索。

  “不裁员”,想说出口不容易

  海量退单和大量酒店的停业、低于4%的入住率,让旅游住宿业恨不得能重启2020。

  对于大企业来说,本着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尚能与员工共进退。

  华住集团创始人季琦表示,有些门店由于种种原因暂时关店;许多门店出租率很低,经营性亏损。在整个疫情期间,连锁的门店效益将会极差。但不管多么困难,都不会以牺牲员工为代价而独善其身。

  君澜集团出台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维护指导意见》,保证公司不会发生大规模裁员事件,保障员工基本工资,设置专项资金,为员工开设网上学习培训课程,全方位保障员工权益。

  格林集团表明不裁员,一季度反而拟增50%招聘名额,以稳定劳动关系,储备人才。

  有业内人士称,目前大的酒店集团还可以暂时应付一下当下的疫情,如果疫情持续几个月,不裁员不减薪也很难做到。相对资金保障充分、复工工作有序展开的大企业,中小旅游酒店企业可能早早就在为现金和政策支持头疼,部分小微企业甚至业务全盘停摆,市场未恢复运营之前,还需要支出的巨额房租、员工工资、社保等运营成本,仅一个多月过去,就有小型OTA平台已不堪重任。

  有创业公司负责人表示,“如果疫情持续,我们会考虑裁员。”

  裁员不是当下第一选择

  对于当下困难重重的旅游住宿业来说,为降本而裁员并不能为度过危机提供太大帮助。

  首先,从员工重要性来看。

  根据近期中国旅游研究院面向旅游供给侧的专项调研数据显示,对于未来市场恢复的预判,有26%的调查对象认为疫后会迅速恢复,66%认为会延迟1~3个月恢复;另外有70%的调查对象表示疫情结束后即全力开展市场促销,全面恢复生产经营。

  携程相关人士指出,此次疫情中,虽然各种论调、各种情绪行业里都有,但要理性地看到现在整体大环境已发生巨大改变,与2003年相比,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提升了20%,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亦不能同日而语,这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反弹潜力。

  “我们觉得疫情期间的订单其实并没有完全被取消掉,而是延期的。随着疫情的结束,人们出行的意愿陆续增强,疫情过后将会迎来报复性增长。”他表示。

  对于旅游住宿业来说,当下成为负担的人力成本,裁员是最快、最直接的降本抓手。但是在危机过后,企业还需倚仗员工才能有效抓住市场反弹的机遇。因此,裁员应是企业削减人力成本的最后选项,并且在推出全员无薪休假或减薪前,企业应当先行削减高管福利和差旅标准等项目,避免大伤士气。

  大多数员工也都在等待疫情过去,期待重回岗位,为公司与个人发展继续努力。

  其次,从政策层面来看。

  旅游业迅速按下“暂停键”。对于旅游业的从业者,包括导游、司机、景点工作人员等来说,这个春节相当艰难。

  3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保持导游队伍稳定相关工作事项的通知》。多地也相继出台旅游业扶持措施,如何“稳就业”,成为旅游行业挺过这轮“寒冬”的关键因素。

  通知指出,各地要指导和支持行业组织切实履行维护导游合法权益等相关责任,加强对旅行社依法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的监督,在疫情期间非因法定事由不得提前解除签订的劳动合同。

  多地的复工惠企政策中还有专门针对“裁员”的说明,以浙江省为例,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小微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小微企业,返还标准可按6个月企业及其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50%确定。

  无论是从整个旅游住宿业的大趋势,还是从员工的重要性,再到各地政策的支持,都在帮助企业留住员工,不轻易裁员。

  留住员工的方法,不止一条

  虽然裁员不是当下的第一选择,但员工的存在,的确需要企业为其花费大量成本,本就紧张的资金链更加雪上加霜,但特殊时期有特殊方法,留住员工的方法,总比单纯裁员要多得多。

  ❶ 保留核心能力

  在疫情期间,旅游住宿企业在规划时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管理层应作出表率,承受更高比例的降薪和无薪休假,尽量保障基层员工的生活并减少人员流失。即便不得已要“壮士断腕”,企业也应甄别出关键岗位,保留拥有稀缺技能的员工。以华住集团为例,在本次疫情期间就将减薪集中在高管层级。某国际连锁酒店集团于“非典”期间采用梯级式“无薪休假”,总监、主管和基层员工每月分别休两星期、一星期和5天。有条件的企业在走出危机后,可以考虑补偿那些疫情期间愿意接受无薪休假的员工,以增强企业凝聚力。

  ❷ 私域流量

  不少导游、中介都有着极其庞大的朋友圈,这个时候,他们所掌握的“私域流量”就派上了用场,虽然大家都没法出去旅游,但可以先在朋友圈“种草”,等到后续疫情消散,就会拥有更多潜在客户。

  地区性的旅行社也同样在发力线上的推广,只是这些区域性的旅行社更聚焦本地用户。

  ❸ 学习提升

  企业还可利用复工初期的充裕时间,组织一系列远程培训项目,重温公司使命愿景,并帮助员工提升专业能力,让不能直接接待客人的一线旅游从业者接受"云培训”、闭门修炼,在疫情结束后,以崭新而更优质的面貌,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❹ 共享员工

  共享员工通过与各大酒店集团对接,将酒店行业目前闲置的工作人员合理安排到人员紧缺岗位,这使得酒店也在保证员工正常工作的同时留住员工。各大酒店在疫情带来的经营压力下不需要裁员,从业人员待酒店业复苏之时也能及时返岗,为酒店业降低了运营成本,不失为特殊时期的特殊人力安排。

  疫情后会有裁员潮吗?对于本就问题重重的一批中小型企业来说,可能撑不过这个“寒冬”,选择裁员的方式存活,但要相信,在旅游住宿业,常常“用工荒”与“裁员潮”并存,疫情结束之后,面对憋坏了的游客,许多企业需要更多的从业者,整个行业必将还会迎来一波“用工潮”,而对于企业与员工来说,修炼内功,才能不惧潮流。

来源:迈点网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ourfresh;合作及投稿请联系QQ:187004408

看看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