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债2亿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楼”,有望申报“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筑”等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但已疑烂尾。追求光鲜,但境况窘迫,这是独山县发展旅游的两面,以及典型缩影。
独山县,为贵州省黔南州辖下一县,有“西南门户”等称誉,目前仍为国家级贫困县。2010年,在江苏工作的潘志立作为优秀干部,被引入独山县担任县委书记,希图为该县脱贫打开新局面。
他确实打开了“新局”,通过成立多个融资平台,以高息吸引投资人,大量融资借债发展项目,被称为“潘大胆”,将独山县拖入债务泥淖。
据官方信息,潘志立已被查,且被提起公诉。在他2018年底被免职后,独山县债务高达400多亿元,绝大多数融资成本超过10%。
而该县年财政收入也就10亿元左右,且县财政长期入不敷出。
早在2016年初,独山县提出了大旅游等在内的九大三年行动战略,并将2016年确定为“旅游建设年”。上述水司楼即在该年9月落地建设,而烂尾或停摆的项目并不唯此。
独山县有一定的文化资源,自然生态环境也较为突出,具备打造成一个更具吸引力的目的地的潜质。但它也需要抑制住“冲动”。现在,它需要先迈过数百亿债务这个“坎”。
国家级贫困县负债400多亿
据《贵州日报》报道,去年11月11日,独山县水司府堂进入工程收尾阶段。
水司府堂2016年9月开工兴建,占地面积59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楼高99.9米,进深240米,共24层,为大型全木质框架榫卯结构建筑。
独山县水司府堂(来源:新京报)
在对外宣传中,该楼被描述为集会展博览、酒店住宿、游览观光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是独山县净心谷景区最具标志性的宏大建筑。其按照水族依山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和建筑特征修建,是水族人民的文化符号等,建筑呈弧形的平面布局模式。
因规格体量,该楼亦被对外宣称为“天下第一水司楼”,建成后将有望申报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是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筑;二是世界最高水族、布依族、苗族民族元素建筑;三是世界最大牌楼(跨度41米,高28米)。
不过,它应该等不到拿下记录的那天了。
《中国新闻周刊》最近报道称,该水司楼主体建筑已经完工,内部装修工作等尚未完成,目前处于烂尾状态。附近多位居民表示,水司府堂被称为“独山版的布达拉宫”,工匠都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请来的,“因为发不起工钱,大约从2018年6月就停工了”。
官方权威信息显示,这是一个举债2亿的项目。
这里要说到原县委书记潘志立。
独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攻坚的重要区域。《独山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显示,到“十二五”期末,该县有贫困乡5个,有贫困村74个,占总村数的55.6%,贫困人口59500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大约17%。也即相当于每6个人中就有近1个是贫困人口。
另根据Wind的数据,独山县2004年~2017年的年度财政收入从4730万元增至4.49亿元,但同期年度财政支出从4.45亿元增至27.17亿元。可见该县财政长期入不敷出。
原县委书记潘志立2010年作为优秀干部被引进独山县任职,助力当地脱贫是一个背景。他原在江苏任职,南方较发达地区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应的能力,算是他的加分项之一,进入独山初期,也享有“懂经济、有眼光”等较高评价。
不过,既定的轨道渐而发生偏移,直至不可控。
主政独山县之初,潘志立即推动改革,促进独山县“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一个重点是实施全民招商引资。但独山县的经济条件、市场腹地和地理位置等制约,其可引来的投资或项目并不够突出,自己投建成为一种方式,但又因资金实力欠缺,融资借债成为选择。
《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提到,多位受访者透露,因敢于疯狂借钱发展项目,潘志立被称为“潘大胆”。他借债“技巧”,除了宣传独山县的各种交通优势、政策优势外,主要的是以政府信誉为担保、成立多个融资平台、高息吸引投资人。
独山县水司府堂(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2017年6月独山县的一篇文章信息显示,目前,全县共有融资平台公司36家,其中,总资产规模达到60亿元以上的5家、30至60亿元4家、10至30亿元10家、10亿元以下16家。2016年,对国资公司、交投集团进行了资产整合和注入工作,聘请专业机构进行指导,借助州级财政将两家公司成功打造成为AA平台。
潘志立2018年12月被免职时,独山县债务已高达400多亿元,绝大多数融资成本超过10%。这意味着每年的债务利息有40亿元之多,对比2018年县财政总收入10.08亿元(含出口退税),超出太多。
黔南州旅发委2018年的旅游工作总结中“存在问题”一项显示,部分在建项目因资金等因素,将成为半拉子工程。独山(县)的深河桥景区的服务中心项目,独山(县)的大河口景区,翠泉森林公园。部分提质景区,也因资金和管理问题,难以短期盘活,产生效益,如独山(县)净心谷等。另外,旅游招商引资难度大,旅游项目建设资金不足。招商对象受限于经济大环境,对投资行为表现得相对谨慎和保守,考察对接的多,项目实际落地困难,投资到位资金较少。
烂尾项目、“大旅游”三年行动战略
独山县大笔举债投建出问题的旅游项目不止于此。
今年1月央视《焦点访谈》曾报道,独山县下司镇政府曾认为,镇里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千年少数民族人文资源以及比邻黄果树、小七孔等著名景区的区位优势,所以提出用“旅游+产业”的模式来发展经济。
于此,该镇计划上马一个“古韵布依、水上下司”特色旅游区,总占地面积6800亩,包括基础设施、景区、民宿生活区、养生中心等,总投资5.86亿元,建设周期2年。
上海某专业设计院编制的项目可行性报告提出,该项目建成后,下司镇的游客将由5-8万,增至60万,解决一千多个就业岗位,特别能解决贫困户500多个就业岗位,年收入超过9100万元。
如此“诱惑”下,这个年财政收入只有2000多万元的小镇,最终决定举债投建。但曲曲折折后,最终融资只有8407万元,为总投资的零头。一个细节是,该镇后称这个项目并未获得县里批准,因此笔融资实际成本超过10%,不同意该融资。
最终,该项目开工5个月被迫停工,呈烂尾状态。
同样未能最终落地的还有名为“独山传奇·梦之都”的影视城项目。据看看新闻Knews报道,2013年有投资者计划投资40亿元,在独山县建设“独山小上海影视文化城”,占地5000亩,建设周期5年。
后这项亩扩充为占地11000亩(文化用地7500亩、商业用地3500亩),总投资60亿元,最终项目更名为“独山传奇影视文化主题公园”,定调为概念规划3万亩,总投资达120亿元,含布局139个景观项目,打造“国内最大影视城”。
因一些纠葛包括资金链问题,该项目在2015年停摆,最终更名为“深河桥景区”,占地缩减为4500多亩,投资15亿元。
综观而言,各项目最终未达预期有各自具体原因,但多绕不过资金问题,而其能上马,乃至扩体,政府的支持也不容小觑。以上述影视城项目为例,报道中提到,彼时县主要领导对此项目的设计规划进行表扬,认为“世界一流”,且对项目推进给予了实际支持。
坦诚来说,独山县有发展旅游业的先天优势条件,以及后天推进的迫切之心。
独山地处贵州最南端,素有“贵州南大门”“西南门户”之称,聚集了布依族、水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有较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人文底蕴;独山是首批入选的“中国传统文化旅游名城”和“花灯艺术之乡”,其影山文化、花灯文化、抗战文化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其自然山水秀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5℃,全年凉爽舒适级气候达220天以上,被誉为“清凉之都”“避暑圣地”。
加之内部产业发展和外部市场大环境的推动,做大旅游产业是独山的必然之选,于更高的州、省一级亦如此。
2016年初,独山县提出了包含大工业、大城镇、大农业、大数据和大旅游等在内的九大三年行动战略,并将2016年确定为“旅游建设年”,工作包括景区景点、交通、酒店、环境提升建设四大会战。上述水司楼即在该年9月落地建设。
独山县的目标是,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在品牌塑造、项目支撑、节会经济、服务保障上实现新突破。
在此之后,“要将资金计划与发展计划同步,加快融资工作进度“、“独山要立足全域着眼景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将独山核心景区打造成国际化的旅游目的地”、“逐步打响‘悠悠独山·醉爽天堂’旅游品牌”等要求或口号,不断提出。
在独山县2018年政府报告中,还提出要推动水司府(水司楼)投入运营。
水司楼的命运走向,尚不可知。而就已有公开信息看,其项目形态确有独特之处,但其与所在的净心谷景区的本质,还是类同一个仿古建筑集群的聚合体,算是一个仿古景区,主流客群也很难跳脱出贵州本省范畴,其可延伸辐射的省外区域也多经济不够发达,高消费的比例将不够乐观。同时,在游览观光外,项目所能提供的体验内容也较限于民族文化或民俗文化,所能形成的核心文化IP也不够强;此外,可开发延展的产品打造也是个问题,消费黏性难以提升。
世界第一、国内最大,庞巨的体量固然有助带来旅游体验产品的特色化、丰富性,但涉及的投资、项目运营,对独山来说,都是难承之重。
对独山县来说,旅游产业的发展机会仍较大。其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806.63万人次,同比增长33.11%;实现旅游总收入145.56亿元,同比增长35.13 %。
但“一地鸡毛“的困局也还需尽快收拾。
独山县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集中偿债压力较大。没有处理好发展与风险的关系,没有形成完善的“借用还”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债务管理机制,债务总量大、还款时间集中,债务逾期存在“破窗”风险。
它将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