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议强调,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作为领先技术的区块链,落实到文旅产业里,如何重塑文旅产业投资价值?
“旅游+区块链”大有可为
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可为旅游业破解“痛点”开启想象空间,使旅游业的发展出现新的可能。基于区块链产生的新技术新思维应当着眼于提升旅游服务体验,维护旅游过程中涉及的各方利益,最终实现“旅游+区块链”融合发展。
2018年端午节期间,云南省工商局引入区块链技术对旅游市场实行综合整治,通过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对旅游购物、景区、航空公司等网站实行聚类分析,规范了假日旅游市场秩序。
这虽然只是区块链技术在旅游管理方面的初步尝试,却显示出“旅游+区块链”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
在形态迭代的同时,旅游业长期存在诸如购物式旅游、景区服务缩水、旅游信息不对称等现象,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可为旅游业破解“痛点”开启想象空间。未来,旅游业应深挖区块链技术特点,大力促进旅游与区块链融合发展,为老百姓带来更加丰富、可靠的旅游产品。
未来区块链技术与旅游业的结合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一是区块链的核心理念是去中心化。这一特点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表现为去掉中间代理商,减少交易环节,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及提高交易效率。由于旅游产业的强体验特性,完全去中心化目前从技术上看尚不现实。当前,国内以窠浦城市链为代表的旅行应用,基于每个城市建立一个小中心,形成去大型中心化,构建遍布全球的小中心集群运营模式,即是有益探索。
二是区块链被称为价值互联网,具有高度透明和消除信任依赖的特点。区块链中数据信息对所有人公开,有利于保证交易费用的透明性及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性,降低游客出行成本,提升出行体验。
三是区块链的自治性特点体现在旅游业中就是游客不止有一重身份,他们可以是游客、导游,或是管理者。区块链中各区块记录了每一地区的旅游信息,通过区块连接各地区间可相互交换本地特色旅游及服务信息,各地有兴趣的居民都可参与到游客接待及管理中,游客可最直接享受到当地的特色体验,当地居民也可从服务中获益。
四是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性。以往各酒店、旅行社等为争夺顾客,在网络平台上对本店服务作虚假评价,使游客无法获得真实的信息,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有效避免了这种虚假信息传播,一旦出现虚假信息,可追溯存证,对发布虚假信息者的交易都会产生影响,有助于保证游客人身安全。
五是区块链具有身份认证功能,其可追溯、透明性、不可篡改性保证了区块中所有人身份、信息的真实性。试想,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一个人身份都真实可靠,游客在旅行途中无需重复认证身份,机票订购、住宿等环节管理机构也无需反复核实游客信息,为游客和管理人员节省了时间。
区块链技术使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可能,但对于其长期发展来说,只有以客户为本,提供优质旅游服务,才能促进客户对旅游服务行业的信赖和依赖。因此,基于区块链产生的新技术新思维应当着眼于提升旅游服务体验,维护旅游过程中涉及的各方利益,最终实现“旅游+区块链”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是区块链最适合应用的行业之一
区块链对于文化及相关领域的作用及应用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中介信用、供应链管理、教育就业等。其中,区块链为艺术品交易中艺术品防伪提供了新方法;在数字内容发行过程中,可以系统地保护艺术家的知识产权;教育领域可以有效保障学习经历和学术成果的真实性。
因此,文化产业是区块链最适合应用的行业之一。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过去几年,区块链技术虽然发展得比较谨慎,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
“区块链+艺术品”
2018年9月,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联合深圳文交所共同设立了“文化艺术品版权区块链应用基地”,而大数据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则联合深圳文交所共同设立了“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文交所区块链应用中心”。这是“文版通”的平台主体。
“文版通”的使命是通过提供应用场景及文化艺术品版权的锚定资产、实物,加快推进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打造包含文化及艺术品版权的溯源上链智能合约、确权流转交易平台。
2018年11月20日,文版通系统全国首发上线运行,首批文版通产品同步上线交易。在系统上线的短短15天内,开户量迅速突破15万人,日交易额超1000万元,总交易额突破1亿元。
“区块链+非遗”
绝艺是一家服务于全球非遗爱好者和收藏者的中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艺术品交易平台,于2018年初成立,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通过推动非遗与互联网、区块链技术的结合,以溯源解决交易过程中的造假问题,通过价值发现使传统手艺得到市场化释放。
截止去年年底,绝艺已经签约全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0余名,服务近四万客户,为超过10万件艺术品完成溯源鉴权,流转超过80万次,总交易额超过1.5亿元。公司从成立开始已获得来自清华创+种子基金、海德拉投资、链石基金等在内的多轮投资。
区块链+文化还有哪些可能?
区块链+版权保护
在数字文化产业,区块链正在改变着数字版权的交易、收益分配模式和用户付费机制等基本产业规则,形成融合版权方、制作者、用户等全产业链价值共享平台。
例如,以明星或IP为源头实现的区块链应用,可以打造一条将投资人、音乐人、电影制作人、粉丝群体、艺人以及经纪公司等融于一体的价值共享链。
再如,为版权内容提供溯源支持的区块链平台,通过区块链、公钥加密和可信时间戳等技术,为原创作品提供原创认证、版权保护和交易服务。
又如,直播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以直接建立起社区内用户之间,用户与主播之间以及主播与广告主之间的交易联系,改善了因直播平台、主播经纪公司等中间者存在而产生的不平等分账模式。
区块链+文化娱乐
区块链技术能将文化娱乐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加速流通、缩短价值创造周期。实现数字内容的价值转移,并保证转移过程的可信、可审计和透明。
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文化IP——制作方可基于区块链特性和虚拟市场规则,使用户能够参与文化IP创作、生产、投资、传播和消费的全流程。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添加信任的确权节点,进行IP及其相关权利的交易,以及权益分配等功能,可解决交易不透明、内容不公开等问題,还可以通过区块链实现跨地域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在文化娱乐行业的应用方面,国外的实例已有许多。去年,全球最大音乐流媒体平台Spotify收购了区块链初创公司Mediachaina。通过提供开放源代码对等数据库和协议的方式让创作者将自己的身份与其作品关联起来,进而能够确保所有歌曲皆能追踪到创作者和版权所有人信息,并由Spotify使用合理的途径支付版权费用,从而缓解流媒体平台与版权所有人之间的矛盾。
区块链+游戏产业
区块链技术可以有力保障信息消费者合法权益。以游戏行业为例,部署在区块链上的游戏可以很容易做到可证明的公平性,各方玩家道具数量透明且可以即时交易,避免了包括平台运营方在内的任何一方作弊或诈骗的可能性。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引入,能够将游戏玩家的虚拟商品所有权记录到区块链上,使玩家能够自由存储和转移本该属于自己的虚拟商品,让游戏真正回归玩家所有。很多人对区块链还不是很了解。
区块链的神秘面纱
区块链有何潜力?为何能够在消沉几年后再次来到“风头浪尖”?在此,我们一起揭开区块链的神秘面纱:
区块链的定义
区块链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的定义,不同组织机构对区块链概念的定义存在差别。
IBM的定义为“区块链是一种共享账本技术,商业网络中的任何参与方都可以查看交易系统记录(账本)”。
维基百科的定义为“区块链是一个基于比特币协议的不需要许可的分布式数据库,它维护了一个持续增长的不可被篡改和修改的数据记录列表,即使对于数据库节点的运营者们也是如此”。
产业界、学术界还存在很多不同定义,但从这些定义中可抽取的高频关键词包括:分布式账本、密码学、不可篡改、共识、智能合约。
区块链的起源
区块链起源于自称日裔美国人的中本聪发明的加密数字货币-比特币(Bit Coin)。比特币是一个无需权威机构背书的去中心化、多方参与并互相验证、公开记账的虚拟货币体系。
比特币系统的稳健运行、以及比特币价值的不断攀升(每比特币由2009年的0.05$暴涨到目前的9610.4$),证明该系统底层技术在去中心化系统的信任建立、价值传递中的巨大优势,吸引了大量技术研究人员的关注,逐渐将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提炼为比较完整的区块链技术体系。
因此,区块链来源于比特币,但比特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成功案例。
区块链的三个发展阶段
区块链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创举,而是点对点(P2P)通信、分布式计算、密码学、信息安全、博弈论等技术的组合创新,其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区块链1.0,以比特币为代表、以分布式记账为典型应用。在比特币系统中,节点间以对等网(P2P)方式通信,确保交易记录快速传播和数据不丢失;用密码技术保护交易用户的权益,用共识算法实现数据一致性;用区块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验证避免数据篡改。
区块链2.0,以以太坊(Ethereum)为代表、引入智能合约技术。智能合约是以数字形式表示的多方共识和承诺,它也像交易一样保存在区块链中,不可篡改、不可删除的特性保障了合约安全性和中立性;一旦条件具备,智能合约即自动执行,实现合约规定的履约动作(如:账户扣款、资产转移等)。智能合约的引入,让区块链在分布式记账的基础上,具有了“代码运行”能力,可开发灵活多样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产生了“code is the law”的效果。
区块链3.0,即“区块链+”、区块链全面融入信息生活的方方面面。关于区块链3.0的概念业界并未形成共识,但区块链与网络、信息、生活结合形成“区块链+”趋势已经非常清晰。
区块链的技术特点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信任等优点。
区块链数据的传输基于P2P网络而不依赖某个特定的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有交易的验证、数据的记录与储存的职责。一个节点出现故障时,其他节点能继续提供数据存储和更新存储,确保系统具有高可用性。区块链系统运作公开透明,节点间无需相互信任,所有参与节点共同维护一本能够保持数据最终一致性的公共账本,依靠密码学技术确保账本数据的安全可靠。
区块链信任机制的建立、传递和维系过程,其基础建立在密码学。包括公钥密码体系、加密和哈希算法、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等都需要可靠、安全的实现,一旦在安全上出现问题,信任就会瞬间崩塌。2016年在以太坊社区出现的the DAO事件,导致了以太坊整个体系的信任危机,最终逼迫以太坊做出了“硬分叉”的艰难决定。
区块链的分类
区块链系统根据应用场景和治理体系的不同,一般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
公有链是一个开放体系,任何节点只要遵照特定要求和协议,均可通过互联网自由加入和退出网络,并参加链上数据的读写,运行时以扁平的拓扑结构互联互通,网络中不存在任何中心化的服务端节点,典型的实例是比特币、以太坊。
私有链是一个封闭体系,由单个实体运行,其中节点均由更改实体指派,各个节点的写入权限收归内部控制,通常用于同一主体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与分布式数据库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联盟链是一个半开放体系,多个机构/实体组织组成利益相关的联盟,每个实体可指派自己的节点加入,通过联盟授权后才能加入与退出网络,联盟中的节点共同维护区块链的健康运转,典型的例子是邮政银行的资产托管系统,包括资产委托方、资产管理方、资产托管方以及投资顾问在内的多个不同金融机构合作运营。联盟链是解决多方协作、共识信任、信息共享的有效手段,具有最广泛的应用场景。
区块链技术将带来的变革
“区块链+”是对“互联网+”战略的落实和拓展,其内涵包括:
在社会生产协同方面:区块链技术可改造升级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生产领域,通过信任和协作来加快产业发展、发挥市场优势,进一步将创新、应用、价值、协同都建立在基于区块链的信任、透明体系上,实现“一链通”,提升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域多要素协同,形成“化学反应”,降低信用、资金、质量、资源等方面的风险,提高协作效率,培育新的生产关系。
在社会生活方面:区块链与数字政务结合,打通政务体系中的数字孤岛,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区块链技术可打通并协调教育、就业、社保等方面信息共享,形成更全面、更准确的社会征信体系;区块链与养老、医疗健康、公益、精准扶贫等领域的结合,将进一步加强我国民生工程的效果,减少因为信息沟通和协作不畅带来的地域之间的差异,最终惠及全体群众。
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还面临挑战
首先,区块链与应用场景和恰当需求的匹配,是一个渐进过程:区块链作为一个全新的信任和价值处理机制,与传统IT、互联网技术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区块链的恰当应用,不单是技术问题,更是思考方式的转变过程。用区块链能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哪些痛点问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升华”的过程。基于区块链的示范项目将非常有助于缩短这个过程;
其次,区块链技术尚处在技术创新期:性能从最初每秒钟处理7笔交易的比特币到今天每秒钟百万笔交易的EOS,数据组织方式从经典的链式结构到有向无环图、平行链等,通信方式从P2P到组播、再到闪电网络,很多新的理念、机制还在不断涌现。因此,区块链技术体系还处于创新的活跃期,一方面,这要求区块链从业者保持学习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这些创新说明区块链与应用需求的结合日益密切、区块链技术具有蓬勃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