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新网2019-10-24评论:阅读:

山西,为何坐拥5000年文明却依然是文化“贫”地?

  电影导演贾樟柯,这个由山西本土导演发起创立的平遥国际电影展引来了它的第三个年头,2019年10月10日,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正式来开帷幕,山西也再一次因为文化IP打造获得了人们的关注。

  2017年,由电影导演贾樟柯发起创立的平遥国际电影展在北京启动,这个继上海电影节、长春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和丝绸之路电影节之后的第五个获得国家批准的国际电影展落地拥有2700年历史的古城——平遥。

  “小县城、国际展”,这一次贾樟柯利用自身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关注到了山西,在许多人的质疑里,平遥国际电影节走到了第三届,2018年开始加推的“从山西出发”,让更多人关注到了山西的导演、山西的电影、山西的故事……

  其实,山西一直是一个被隐藏的文化大省,人们常说5000年文明看山西,从夏王朝都城,到大唐龙城,佛教圣地,再到北魏平城,明清故居……历史悠久的古建筑遍布全省,且风格多样,被人们称为“地上博物馆”;曾经郭兰英一首《人说山西好风光》火遍大江南北,让人们对山西产生了无限美好的想象。

  然而,坐拥众多优质文化资源,今日的山西,在旁人眼中只是个产煤的地方。

  “你来自山西啊,那你们家有矿啊,山西都是煤老板……”这已经成为很多人对山西人的第一印象。

  山西给人的印象似乎就只剩下煤炭资源大省,这也不奇怪,毕竟在已经探明的煤炭储量中,山西省占了约三分之一。随着煤炭工业的兴起,不仅在外人眼里山西是个矿山遍地的地方,土生土长的大部分山西人也忽略了文化的积淀,贴上了煤炭的标签。

  文化大省的文化困局,从意识里已经形成。这个时常被人们忽视的文化大省,文化究竟去哪里了?

  影视:优质IP已成往事?

  中华上下5000年,在山西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许多精彩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成为了优质内容IP的策源地,曾经不少影视化作品都取材于山西故事。

  从统计来看,曾经热门山西题材故事类型比较丰富,且自带IP属性。

  首先是历史故事,从上古时期开始,三晋大地上的传奇故事就绵延不断。从大禹治水、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到有史料可查的《晋文公传奇》、《赵氏孤儿案》,再到传奇女性《北魏冯太后》,家喻户晓的《杨家将》《大槐树》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都是山西的知名IP。2016年热度与争议都极高的IP大剧《锦绣未央》,女主原型就是北魏冯太后。

  其次是商业故事,这脱胎于中国近代知名的晋商传奇。《日升昌票号》《乔家大院》等都取材于知名的晋商故事,尤其是2006年上线的《乔家大院》,不仅捧红了陈建斌,还成为当年收视冠军,带动了同名景区发展,同名电视剧小说也热度不小,形成了一条乔家IP产业链。

  再次是抗日战争类,山西省作为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战争年代诞生了众多英雄和重要战役。历史上知名的“百团大战”主要战场就在山西省境内,1991年《百团大战》电视剧正式上线,2005年付杰、付明喜的同名历史小说出版,2015年被翻拍成电影,且有同名纪录片,这个发生在山西的故事通过多样化改编,走进大众视野。

  最后是反映农村面貌的故事,这和活跃于上个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山药蛋派”息息相关。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群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重要流派,并对后来者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赵树理成为了剧集作品《赵树理》的内容源头,《西口长歌》《走西口》等都是脱胎于山西农村的真实故事。

  这些山西故事,都是曾经热门影视作品的优质来源。但这种“盛世”只是曾经。

  通过统计不难发现,这些山西题材的热门影视作品已经有一定年代了,尤其是《赵氏孤儿》之后,山西题材的影视作品,尤其是剧集爆款难出,而从今年广电总局备案的作品来看,山西题材的故事也是寥寥无几。

  在电影方面,贾樟柯的作品一直在挖掘山西故事,从早期的《小武》,到《山河故人》,再到《江湖儿女》《一个村庄的文学》等,这些作品都聚焦山西的“小人物、小地方、小事情”,贾樟柯通过“小”把山西的特色凸显了出来,贾樟柯的作品在国际上获奖无数,但在中国的市场上,这样的作品还是太小众了,票房惨淡。有人说贾樟柯走的不是商业化路线,但现实是,一旦进入院线,想让大众都看到,就很难不被用商业化的标准来评价。

  山西故事曾经是优质影视作品的IP策源地,未来依然有机会,但现在还在路上。

  旅游:被动的文化IP开发

  “穷则变、变则通”,山西省面对煤炭等重工业资源的日益枯竭,也在尝试转型,但是在转型过程中没有主动出击,寻求变化中的机会,更多的是被动改变。文化景点林立,曾经山西省鲜少主动深挖景区的文化内涵,大多数停留在“放养”阶段,很多有历史记忆的古村落甚至被荒废,直到有影视作品将其带热,才被动尝试改变。

  改编自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的《大红灯笼高高挂》,1992年在北美上映,以260万美元的票房创下当时华语电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纪录,很多人因为这部电影,知道了它的拍摄地——乔家大院。2006年电视剧《乔家大院》爆火,作为拍摄地的山西乔家大院也真正出圈,此后乔家大院旅游景区的收入每年都在亿元以上。

  可是十多年过去了,《乔家大院》这个大IP更多的是被消耗,景区的变化除了升高的票价和多出的商店,并没有主动挖掘打造当地的特色文化。当年乔家大院如果抓住机会,主动挖掘提炼当地文化IP,把特色体验放在首位,而不是盲目粗暴的商业化,或许近日也不会被摘牌整改。

  2005年改编自都梁同名小说的《亮剑》上线,累计重播达到3000多次,人们甚至把2005年称为“《亮剑》年”,但是作为《亮剑》拍摄地的常家庄园并没有出圈,其外景取景地平遥洪堡村旧堡,也是在《亮剑》作为外景拍摄地之后才被动开启外景拍摄地的打造。而作为《白鹿原》拍摄地的上庄古村,虽然该剧主创点赞拍摄地真实,具有文化内涵,但是更多人因为《白鹿原》认识了陕西,而不是山西。

  客观第说,山西影视IP确实带动了这些人文景点的旅游发展,数据显示,2012-2018年,山西旅游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43%,增长迅速,2018年全省旅游总收入6728.7亿元,比上年增长25.5%;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7亿人次,增长25.5%。

  但是与热门旅游省份的营收相比,山西省差距不小,这对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众多文化景点的山西来说,是个值得深思的事情。在文化IP的利用和打造上,整体上来看,山西太过被动了,长期依靠门票拉动景区收益,以至于浪费了这些资源。

  这一点曾经作为北魏都城的大同深有体会。相关人士告诉IP价值官:“大同旅游资源很不错,有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也有北岳恒山悬空寺,可是很多外地来的人大多都是踩个点,然后到五台山过夜,对大同的贡献多为门票贡献。”

  据了解,五台山过夜游客两日游居多,更多依靠的还是佛教圣地名气的传统积累,普通游客还是以贡献门票为主。其实,就目前整个山西旅游线路的打造来说,主线路只有一条,纵观南北,穿起来的也多为一日打卡地,景点自身吸引力没有被呈现出来,过夜经济效应有待开发。

  最近,我和一位山西日报的资深编辑聊起山西太原的文旅发展状况,这位在太原10年的编辑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分布太零散了,最近正在建设的动物园感觉建成后会不错”。小V听后有点震惊,难道这就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新解?

  “演出+影展”,能否成为山西文化IP胜利的机会?

  就当前来看,山西的故事IP和旅游景区的文化IP并没有形成可持续的良性效应,这其实更多是山西本身的问题。庆幸的是,总有那么一拨人坚持着改变。

  平遥古城在尝试主动改变,2013年王潮歌团队打造的大型实景演艺项目《又见平遥》正式开演,时至今日6年过去了,这场演出已然成为了平遥古城的一个优质IP,不少人是是因为被安利演出而到达平遥,由于演出场次有夜场安排,很多人看完夜场表演后自然会选择留宿。

  同样被安利的还有《又见五台山》,这场演出给五台山的过夜游客增加了又一种不一样的体验。不少网友说:“这是到五台山必看的演出,看完这个演出,没有人是不流着眼泪出来的。这是一种直达内心最深处的震撼,让人无法不感动”。

  除了演出,贾樟柯和他带来的影展、文学季或许也是山西凭借IP脱“贫”的机会。

  贾樟柯的坚持,让更多人看到了山西,虽然他的作品还是属于小众的艺术,但是大众都知道贾樟柯是山西走来的著名导演,三年前,他带着电影节来到平遥,三年后虽然仍然有人抱怨:“与其他电影节相比,平遥电影节体验感太差”,但走过三年越来越多的人会走进平遥电影宫,观看与北京上海同步上线的影片,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平遥国际电影节来到平遥、来到山西。

  2019年,贾樟柯推动吕梁文学季落地家乡汾阳贾家庄,众多文坛大咖为山西文化IP的打造助力,影视与文学从来都息息相关,未来这两者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还不得而知,但从平遥古城到贾家庄,一个小时的车程,却将影视、文学和旅游联动起来了。

  无论是平遥国际电影展还是吕梁文学季,这两场持续时间均超过一周的活动,已经让更多人开始在山西过夜,而这或许是山西文旅依靠IP脱“贫”的机会。

  但无论如何,被动的山西已经无法再被动了。

  结语

  山西已经被逼到一个无法在被动的境地了,2019年山西GDP排名依然倒数,全省财力增速达到22.8%,位列第一,但是增速提升依然得益于上游国企(煤炭)利润提升,依然是靠煤吃煤,丰富的文化资源依然没能发挥应有的价值。

  如今,越来越多的山西人越过太行山,尝试把新的观念带回家乡,就像贾樟柯一样,但对于更多的年轻人来说,回去没有合适的工作,没有理想中拼搏向上的机会,没有大城市的福利与保障,这时的山西,是众多年轻人想回去却回不去的家乡。

  严重依赖煤炭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执念,在很多山西人的观念里求稳是第一位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观念已经深深印在山西人的血液里,要想改变山西的现状,观念转变必不可少。而观念的转变需要文化发力,这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事情,或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来源:IP价值官   作者:郭小蝈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ourfresh;合作及投稿请联系QQ:187004408

看看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