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新网2019-02-19评论:阅读:

单霁翔用一个小时详谈“经营”故宫之道,超万字文字版出炉!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日前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发表题为《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的演讲。

  此次演讲中,单霁翔以鲜活的事例、幽默的表达,分享了故宫在古建筑修缮、藏品保护、观众服务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期间段子不断、金句不断。

  在谈及故宫口红时,单霁翔表示,“故宫口红唯一的问题是买不到,虽然已经加急生产了90万件,但依然供不应求。”但对于同期上线的故宫面膜为何销量不佳,单霁翔则表示:“大庭广众之下拿出故宫口红来抹,这足以彰显身份!面膜是在家里贴的,通常情况下不会在公开场合使用。”他在现场呼吁,“大家要挺国货啊!”

  单霁翔直言,故宫博物院到今年已经94年历史,94年来一共有6任院长,每一任院长都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每一任院长都没有“好下场”,不是因为着火,就是因为盗窃,“这是一个高风险的岗位,有今天没明天。”

  在单霁翔看来,守护文物安全,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全体民众共享文物保护成果,积极投入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以下为单霁翔演讲全文

  (本文根据演讲实录整理而来,未经当事人审核。执惠略做删减)

  各位嘉宾早上好,今天我的演讲主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匠者仁心——让故宫文化遗产活起来”。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匠者仁心——让故宫文化遗产“活起来”

  我是7年前来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的,到这以后,办公室给我看到的资料和我真实的体会是不一样的。资料上写的是世界最大规模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这里是收藏中国文物藏品最丰富的一座宝库,这里还是全世界来访量观众最多的一座博物馆。但上岗以后我看到的是什么呢?我看到70%的范围是竖了一个牌,写着“非开放区,观众止步”,人们是进不去的。我看到99%的文物是沉睡在库房里面的,人们根本看不到。我看到人们沿着故宫中轴线,跟着导游的小旗往前走,没有深度感受故宫文化的魅力。

  这些我认为应该改变,于是我们开始了行动。首先,故宫的广场过去是个商业化广场,买卖全国的小商品,跟故宫文化没有关系。我们进行了整治。过去人们进入故宫是个很困难的过程,旺季要排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甚至一个半小时。好不容易买了票还进不去,还要安检、验票、存包等一系列手续,精疲力尽。后来故宫开了32个窗口,我们向社会承诺,人们三分钟内就能买到票。

  过去故宫博院的正门——午门明明有三个门洞,但是买票的观众只能走两边的小门,中间的门给外国的贵宾车队。我们跟关部门的协调,他们获得了理解,把三个大门都打开了,再也没有机动车的车队驶入故宫博物院。这样,人们再也不用排队了。

  五年前,故宫的广场是不大的空间,人们在里面买票、验票、安检、排队,还天天在这里广播找孩子等,还没进故宫,孩子先丢了,心情能好吗?而今天,人们8分钟——10分钟就能走进故宫博物院。当时我天真地想,这时候人们走进去是不是心情、体力就会很好? 其实不一定好,可能还会很糟。

  首先,进去找不到方向,那些牌匾标识需要的时候没有。我们第一年就做了512块标识牌,放置在经常被问路的地方,还有三岔路口、十字路口、有展览的地方,有洗手间的地方也进行了明确的标识。

  有一次,我看到人们在厕所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一看全是女士,男士一个都没有。男士上哪儿去了?我一找,男士也很惨,在旁边拎包、看孩子,也参观不成,耽误很多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进行了大数据分析,经过两个月的实践,我们得出结论,在故宫,女士的洗手间要是男士洗手间的2.6倍。那么我们按这个比例进行配置,然后开始对洗手间进行环境提升。欢迎大家来故宫参观我们的洗手间。

  以前人们抱怨,这么大的一个紫禁城,总让游客坐在台阶上、铁栏杆上,铁栏杆都给坐弯了,不能设置一些座椅吗?我也问为什么没有座椅?老员工说设座椅太麻烦了,维修不及时,螺丝钉出来了,给孩子腿划伤了,还得带他们看病;把观众裤子划破了,还要赔裤子,经常有纠纷。

  那么,我们研发的适合故宫博物院使用的座椅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研发的这种座椅价格稍微贵一点,3500块钱一个,但是非常结实,三年多了,没出现任何伤害观众的事件。第二个特点就是椅子面是实木的,便于每天早晨8点到8点半清洗。第三个特点,椅子底下是通透的,便于每天清扫。第四个特点是,坐在上面很舒服,但是躺不下来,躺下来会“膈腰”。第五个特点,它跟环境比较协调,人们很喜欢,能够有尊严的坐下来休息了。

  此外,观众抱怨故宫的大殿都是黑黑的,为什么不能把它点亮?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会理直气壮、苦口婆心地告诉观众,这是木结构的建筑,不能通电,里面陈列的东西都是古物,不能长期灯光照射。但观众却很痛苦,每天都挤着往大殿里看,老人往里面挤,孩子也往里面挤,天天这样。

  那么真的不能改变吗?我们用了一年半时间选LED的冷光源,不发热。灯具不是挂在古建筑上,而是远离古建筑2.5米以上,用灯座把它固定下来,开灯的时候我们两边各有一个工作人员值守,用测光表反复测温,敏感部位的光线不能超标。不同的室内采用什么样的光线最好等,都设置了严格的标准。经过反复实验,我们成功了,我们开始“点亮了”紫禁城。

  我们用了三年时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环境整治。首先拆除了59栋彩钢房,这些极具火灾隐患,再有我们拆掉了135栋临时建筑。我们在郊区建了古典花卉养殖中心,每年初春的时候把花卉送到故宫各个庭院,每年深秋时候把它送给养市中心养得更好,这些花房我们就把它拆掉了。

  我们希望人们到故宫博物院看到的只有古代建筑,没有任何一种影响安全、影响环境的现代建筑。但是环境整治不像我说的这么简单,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五年前故宫所有的道路上铺的都是柏油沥青,地面广场包括太和门广场铺的都是用水泥做的砖,市政管道通过以后,水泥坑坑洼洼,绿地都用铁栏杆和绿篱把它围上,还有那些高高低低的1750个井盖,还有300个灯柱,这些跟环境都不协调。

  我们用了两年半时间把它彻底纠正了。今天人们到故宫博物院看到,所有的地面铺的都是传统建材砖的地面、石材的地面,上千米的铁栏杆全部去掉了,里面的绿地反倒养护的更好了。

  我们把300盏灯柱变成了300盏宫灯,晚上可以照明,白天也是景观。我们希望人们到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是绿地、蓝天、红墙、黄瓦的美景,希望人们春天能看到牡丹,夏天看到荷花,秋天看到银杏,冬天看到腊梅。为此,我们研发了一款手机寻花图,手机上可以告诉观众游览当天什么花在什么地方开放。

  刚才我说的这些都很简单,真正复杂的、最具挑战的是我们要为每个观众服务好。 挑战来源于观众增长速度太快。2002年故宫的观众第一次突破了700万,当时世界上观众最多的博物馆不在中国,而是法国的卢浮宫,数量是800万。但是过了十年,从2002年到2012年,故宫的观众翻了一番,达到了1534万。

  那么,我们就要探讨观众增长的速度、参观的质量、遗产的安全三者的关系,我们开始放慢了增长的速度,一直到2016年,我们的开放面积增加一倍以后,才开始增长。 去年我们是1754万,这是买票的观众,其实我们还有大量不买票的观众。除了这些以外,还有52万免票的学生,每周二学生是免票,所以压力是很大的。怎么能够平衡?我们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削峰填谷”。

  参观故宫是刚性的,不能说谁不能来,但是可以引导人们什么时候来。过去淡季只有一两万人,旺季一到,暑期学生们放假,“一座山”就堆起来了,除了这座“山”,还有两根“针”,一根“五一”,一根“十一”,“十一”的针头就是10月2号,人山人海。

  我们做了一年半的宣传,把好的展览放在淡季,然后在淡季做了大量的教师、医务人员、环卫工人、公交司乘人员、大学生志愿者的免费日,叫他们来体验做宣传,从而实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挤。这是我们的一个理想。

  这个成功对于我们来说是历史性的,我们终于摆脱了可能发生的踩踏危险。然后我们开始试行全网购票。2014年,我们使用推广全网购票的时候,十天之内你可以在家里买票,不来的可以免费退票。即使这样,只有2%的人在网上购票。那么经过加大宣传,一系列的措施跟上去,2015年,买票的观众拿出手机一扫就能进去,在买票的环节不用耽误时间了。

  当时媒体告诫我们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了,我们老年人可能不习惯网上购票,你们要多为老年人准备咨询机构。我们就在广场设了五个故宫票务咨询台。但是一段时间过去以后,我们发现来咨询的几乎没有老年人。

  中国的老年人太伟大了,他们很早就退休了,什么高新技术学的都很快,他们吃早点买冰棍都是用手机。来咨询的没什么老年人,更没有年轻人,主要都是中年人,还有外国人。今天,我们的秩序更好了,人山人海的故宫博物院永远地一去不复返了!

  真正解决人山人海的问题在于我们要把古建筑修好。我的前一任院长郑欣淼先生,他在故宫当了十年院长,那是故宫博物院发展最好的十年。他刚一上任就开始了为时18年的古建维修保护工程,要把1200栋的古建筑全部修好,已经执行17年了,明年我们1200栋建筑全部修好。第一栋修的就是武英殿,当时是国家文物局文物交流中心使用的,他们搬走以后,修好了作为我们的陶瓷馆。西部最大的宫殿慈宁宫,当时也是国家文物局使用的,他们搬走以后修好了,今天作为我们的雕塑馆。

  我们还纠正了很多历史的遗憾,把1923年6月烧毁的建福宫花园修起来了,成为我们故宫学院教学的地方。这把大火同时烧了南部的中正殿。如今,修复后的中正殿成为故宫研究院藏传佛教展示的展厅。

  一栋一栋建筑修好后,我们开始进行了藏品的清理。长期以来故宫博物院究竟有多少藏品,社会公众是不知道的。有些人在问,是北京故宫的东西多,还是台北故宫的东西多?我可以明确的说,台北只拿走了当时故宫博物院不到1/20的东西。但是我们这些藏品长期没有清理。经过整治,我们终于知道自己藏品的数量——1862690万件。

  今天全国有5170座博物馆,收藏的国家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401万件,其中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有168万件,占42%。这么大比例是世界上难有的珍贵文物占绝对比例的博物馆,一般的博物馆20%、10%是珍贵文物已经了不起了,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93.2%是国家顶级的珍贵文物。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守正创新——让故宫文化遗产“活起来”

  接下来我想说说第二个主题——“守正创新”。我们文物清理了,知道这些资源怎么能够创新性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我们有很多丰富的展览,有19个是原状陈列,更多的是专题展览。

  但是今天,我们不能满足于此,我们开始扩大开放了。2014年是个转折点,我们开放的面积超过了50%——从30%到52%。2015年到了65%,2016年到了76%,今天已经突破了80%。过去大量竖着“非开放区,观众止步”牌子的地方变成了展区、展馆。

  我们开始推开一座座封闭几十年的大门。比如隆中门,从来没有开放过,我们把它推开了,开放了西部区域。西部区域非常宽阔,但是从没开放过,显得很神秘。我们员工把这片区域称作叫“女性的世界”,我想了想,加两个字更准确,应该叫“退休女性的世界”,这边住的是皇帝的母亲。这里建了很多的佛堂,很多的花园,最大的宫殿慈宁宫今天变成了雕塑馆,故宫收藏的10200件各个时期不同材质的雕塑,但从来没有管,都在库房里“睡觉”。高大的雕塑连库房都没有,比如有两尊菩萨三米多高,北齐的,1500年历史了,几十年就在我们南城墙的墙根底下站着。

  每当走到这,我都说,“你瞧,咱们的菩萨脸色都不好,表情都不好”,今天的它们脸色也好了,表情也好了。这就告诉我们,当这些文物得不到保护时,它们是没有尊严的,他们是蓬头垢面的。他们得到保护得到展示,就会光彩照人。 所以我们全院下定决心,明年紫禁城建成600年之时,我们要让我们收藏的1862690万件文物,每一件都必须光彩照人。

  我们今天开放了所有花园。紫禁城里有四个花园,两个明代的,两个清代的,最后我们开放了慈宁宫花园。106棵古树,非常幽静,包括花园里的佛堂也得到了展示。今天我们要开放所有的城楼和角楼。紫禁城有四个层楼,四个角楼,过去全都是库房,这些文物堆在里面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今天我们把每一块经板拿下来,今年要建经板的展示厅,把城楼一座座修缮以后对外开放。

  比如端门,我们把它做成了数字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是今天全世界博物馆中最好的数字博物馆,不在于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关键在于所有的项目全是原创。通过数字地图点击可以了解任何一栋古建筑详细的信息,你可以点击你喜欢的器物,可以把它放大来看,旋转各个角度来看。

  那么今天,故宫还开放了城墙。北京城城墙过去都被拆掉了,但紫禁城的城墙是完整的,从来没有开放。我们开放城墙后,人们很兴奋,登上城墙可以看里面的景色、外面的景观,沿着城墙走还可以走到他的目的地。

  我们还开放了大戏楼。畅音阁一百多年都没有再唱戏,也没敢想,它还可以再演出。但是我们知道,这些木结构的古建筑越正常的使用,越经常的维修,它越健康。所以今天开始,畅音阁重新演出京剧。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热情,报考故宫博物院的今年是4万多名年轻人,很多是奔着故宫要来修文物的。所以我们建立了故宫文物医院。我们200名文物医生,他们的风采得到展示。我们为这所医院建立了23个科研实验室,支撑着我们文物修复的平台,告诉人们文物修复是一个科学的过程。他们可以看到我们工匠修复的过程,还可以看到我们修复的成果。

  故宫博物院今年已经94年历史了,94年来一共有六任院长,每一任院长都付出了极大的辛苦,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每一任院长都没有“好下场”,不是因为着火就是因为盗窃。这是一个高风险的岗位,有今天没明天。平常说做一件事要万无一失,那么我们心里知道,一失就万物。9999件事,一件事没做好,文物损坏你对不起民族,你对不起国家。

  但是我们真能承担这个责任吗?承担不了,我们真正有这个能力吗?没有这个能力。怎么办?我们今天找到了出路。有一个词叫“层层分解压力”,我特别喜欢这个词,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权利,保护文物不是你们的专利,每个人都应该获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过去我们的想法是,责任不大,那么我们拿出来展示的文物越少就越安全,都在库房里才安全。实际上,该出事时还会出事,只有当人们共同保护,共同呵护,共同守护,共同监督,它才最安全。

  我举个例子,比如太和殿。太和殿两边其实有两个门,西面叫右翼门,东面叫左翼门,几十年都是封闭的,人们只能沿着中轴线往前面走,高大的宫殿,宽阔的广场,一根树都没有,走到最北面的御花园才看到树。其实太和殿两边就是生态景观。今天故宫打开了右翼门,人们能看到什么?迎面就是18棵300年树龄的大槐树。那么打开左翼门人们能看到什么?就是过去的舰艇广场,将完整的紫禁城生态景观呈现出来了。

  我们要继续扩大开放。今年故宫在布置外国文物馆。故宫是中国博物馆中唯一收藏数以万计的外国文物的博物馆。比如延禧宫,它是一个中西合璧的空间,末代皇帝请德国人设计了一个西洋的古建筑,叫灵沼轩水晶宫,但是没有修成,1909年开工,两年后皇帝退位了,成了北京地区最老的一个烂尾楼。我们把它建成外国文物馆。现在外宾来了,我们会拿一些他们国家的外国文物给他们看。

  我们去年开始打开一座座库房,比如南大库,156米长的巨大库房,但是过去几十年存放的就是一些材料,一些木料,非常危险,没合理利用。我们把它修好后变成故宫博物院的家具馆,精品家具的陈列,原状的展示,人们在里面流连往返。

  我们要把更多的文物展示出来。过去我们展示不到1%,到去年年底占了3%,到今年年底我们将展示文物8%。比例还是很少,所以后面我们还要建更多的博物馆。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开放再多的区域,迎接再多的观众来故宫参观,这也无疑是全球人口很少的一部分。我们是一个千万级的博物馆,我们希望我们成为亿万级的,成为10亿万级的,那么该怎么办? 就要靠互联网技术,靠数字技术。

  经过几年的努力,前年我们的网站访问量是8.91亿,中国文化机构第二名是1.8亿。我们把外文网站做得更加强大,让世界各国人了解故宫文化;我们把青少年网站做得更加活泼,希望孩子们自愿地多走进博物馆听通俗有趣的故事;我们开始举办网上展览,人们足不出户可以看我们过去的展览、现在的展览。我们在全国的博物馆中率先把1862690万件文物每一件都公布了,人们可以查阅我们任何一件藏品的信息。我们搭建了三个摄像室,源源不断的把藏品的照片、古建筑照片上传进入我们的网站,人们在家里可以看到全景的故宫,震撼的故宫。同时我们加大我们的微信和微博的访问量。比如前年一场“紫禁城的初雪”的照片微博阅读量达到1425万。

  前年我们开始推出了《故宫展览》app,人们可以用手机到故宫的展厅里面参观。比如养心殿正在修缮,但是我们建了虚拟现实的养心殿,人们可以再次走进养心殿,感受会不同。我们还用了三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建成了数字故宫社区。我可以负责任说,今天全世界博物馆最强大的数字平台已经诞生在这里了。它的功能在不断完善不断的扩大。比如公众教育文化展示、参观导览、资讯传播、休闲娱乐、社交广场、学术交流、电子商务。

  去年推出的《古画会唱歌》,我们拿出11幅古代书画,深入地把古代书画的内容告诉同学们,他们开始作词谱曲,500多首歌曲做成了《古画会唱歌》的演唱会。那些年轻的同学们,在他们理解的古画意境进行了有益的表演。我们参加了在深圳的文博会、上海的进博会,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通过各种手段让人们了解、理解故宫文化,比如我们的话剧团去年被选到了上海的国际戏曲节。《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评的9.4分,超过《琅琊榜》和《舌尖上的中国》。

  我们在2019年1月1号投放了和网易一起合作的《妙笔千山》,就是《千里江山图》,200个国家同时登录,当时一上去就是TOP1。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到明年智慧故宫将建成,我们的文化传播力量、世界遗产监测水平、安防技防将更加强大。

  今天我们也在进行文化创作。过去我们叫文化产品,今天我们知道了,中间必须加两个字:创意。什么叫文化创意产品?我理解的就是要深入研究人们的生活。人们生活需要什么,来研发什么。第二个就是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提炼出来,和人们生活对接,人们才会喜欢。比如我们的紫砂,选择了五个皇帝当时使用过的五把紫砂各选一件,组成了“五福五代”,比如红泥的、黄泥的、绿泥的、紫泥的、黑泥的形成套装,也成为“国礼”。

  故宫有一幅名画叫《乾隆皇帝大阅图》,5米多高,但乾隆皇帝画的不怎么好,马画的特别好。于是我们把马提了出来,用这匹马的外形做了“神骏水果叉”,马头、马尾巴、马蹄子是铜的,身材是瓷的。大家知道,我们要给外宾送礼的话,国家规定是很严格的,不能超过400块钱。我们这个是398元。

  所以,文明进步也一定要倾听社会的呼声。四羊方罍上面做成茶壶,下面做成茶碗,加一盖,加一托,摆在家里是工艺品,客人来了就可以喝茶。文化创意产品必须要结合人们生活,必须要有实用性,最好还有一点趣味性。比如人们参观故宫,对藻井印象很深,我们就做了藻井伞。人们参观故宫对宫门印象很深,我们就做了宫门包。人们参观故宫,对于太和殿的脊兽印象很深,我们就做了跳棋、衣服夹子。做女性的口红广告,这个绝对美,为什么?因为它提炼了故宫的服装和藏品元素,组成一个系列。口红唯一的缺点就是买不着。我们加快生产90多万个口红,但还是供不应求。希望大家能够支持国货。我们同时还出了故宫面膜,卖得不好,我才知道,人们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拿出故宫的口红来抹,这多有身份!面膜是在家里贴的,通常情况下不会在公开场合使用。

  今天故宫的营销应该是个充满文化氛围的一个空间,不能再是路边的商店,充满商业氛围。我们也不叫商店,叫文化创意馆,比如丝绸馆,服饰馆,都是故宫元素的,比如御窑馆、影像馆、陶瓷馆、陶艺馆、铜艺馆、木艺馆、书店,还有给幼年儿童准备了儿童文化创意馆。

  故宫是个教育机构,我们成立了故宫学院,六年来我们不断在壮大,培养故宫学者的同时,在全国十个城市建立了十所故宫学院的分院来传播文化。当然我们更多的是面对学生、面对社区的。故宫去年的教育活动6万多场次,是全世界博物馆教育活动最丰富多彩、受众人群最多的。比如故宫知识讲堂每天都爆满,孩子们在这里串朝珠、绘龙袍、画盘子、做堆绣、做结彩、包粽子、做拓片,所有都是免费,故宫教育不收任何一分钱。我们大量的营销收入投入到同学们身上是最值得的,他们长大以后一定是对传统文化有认知热爱的一代!

  大量古建筑修好以后,把它用于教育,新的大教室可以迎接更多的观众,更多的同学们来上课。当然,故宫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地方,我们几十个庭院都非常的安全,春天、夏天、秋天都被各种教育机构、各个学校的同学们把它们铺满了。我们的教育活动也深入更多的城市和国家,比如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这些外国的小朋友也很喜欢中国文化。

  我们也对社区进行教育,几个故宫讲坛每场都爆满,同时把培训课程深入到社区,比如碑帖传拓的培训、楷书技法的培训、古琴太极的培训、茶器花器的培训,也深受社区喜爱。我们一个新的品牌开始走向全国各地的社区就是紫禁书院。书院过去是小众的,过去有知识的人是少数,今天人人都有知识,希望人人都了解传统文化。所以我们把紫禁书院推向了更多的城市,也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我们也进行国际培训,两大国际组织,一个国际博物馆协会,一个国际文物修复学会,都把全球唯一的培训机构设在了中国,设在了故宫。国际博物馆协会六年来培养了来自72个国家的350多名专业人士。比如有一位是葡萄牙里斯本政府的一个女士,去年12月访问葡萄牙的时候,她已经毕业当了葡萄牙博物馆的馆长。我们和更多的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更多的教育机构建立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和更多的文物修复机构建立起合作的实验室。

  故宫博物院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气也很旺,每个出站的博士后毫无例外地都申请留在了故宫博物院工作。我们源源不断的把优秀的、世界各地的展览吸引到故宫博物院来,同时我们的展览越来越多走出了红墙、走向世界各地。过去6年,我们走向世界各地的展览有150多场。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一年有两三场展览走出自己的展馆已经了不起了,我们去年有42个展览走向了世界各地。

  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创新。我们有一个新型的展览叫文化创意展,没有一件文物,全是我们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数字技术的组合。第一站到了东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后去年我们到了蒙古、贝宁、布鲁塞尔、悉尼、首尔、新加坡,场场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今后,我们会把更多的文化创意展推向世界各地。我们希望不断扩大开放的故宫博物院,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片文化的绿洲。

  贺岁迎祥——让故宫文化遗产“活起来”

  最后我再简单讲一下《贺岁迎祥》。《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是故宫博物院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展览。1935年,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远涉重洋,走了48天,到了英国举办了一次大型展览,有735件文物。 这次是886件文物,在我们巨大的展厅里进行陈列,并且是很多沉睡的库房里没有机会展示出来的文物。

  比如过去皇帝在宫廷里吃饭用的玉碗,比如过去皇帝明窗开笔之前斟满酒的金瓯永固杯,这些都展示了。但是这个展览不同于一般的展览,我们把整个紫禁城布置成一个大的展区,人们走进沉浸式的数字体验,可以在这里接福,在这里面了解京剧,可以自己堆雪人。我们把故宫的各个庭院,用春联、门神、宫灯把它点缀起来,使得整个春节的氛围前所未有。此外,我们重新树立起宫灯,万寿灯和天灯。1840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从那一年开始,我们的这个灯再也没有竖起来过,180年以后第一次重新在紫禁城树立起来。经过半年的研发,我们的万寿灯都完全按照过去的原状布置起来,这是我们艰苦卓绝的一个研发过程。但是它是春节的,等4月展览结束时它要移走,移到哪去呢?我们希望把它拍卖了。这次拍卖的全部资金,我们希望给贫困地区的学生们。

  我们为过大年准备了很多文创产品,我们请进了150家中华老字号,举办了老字号过大年的展览。正月十五,紫禁城将开放有史以来第一次夜场,每隔5米1个红灯笼。在我们城墙上,300多个红灯笼串起一条红龙,把五个展馆连在一起。我们希望能够把紫禁城古建筑打亮。故宫的城墙会将《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在屋脊上呈现。最后,我想用我们宫里的一句话给大家拜年:亿万人增亿万寿,泰平岁值泰平春。谢谢大家!

来源:执惠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ourfresh;合作及投稿请联系QQ:187004408

看看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