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新网2016-07-15评论:阅读:

目的地旅游,“被巨头们遗忘的角落”?

  在当前的互联网创业浪潮中,创业机会潜伏在各个传统行业被“互联网化”的过程中,旅游业也不例外。

  在旅游市场寻觅创业机会的创业者们或许有这样一种感受:旅游市场的互联网渗透程度不高,但看到OTA(Online Travel Agent)巨头们竞争得头破血流的样子,生意似乎也并不是那么好做。

  旅游市场中最先被互联网化的传统“机票+酒店”市场,已基本上被巨头们瓜分殆尽。随着自助游的兴起,有创业者开始将目光投向目的地旅游。

  这其中就包括了两位出身于香港银行业的年轻人:王志豪与林照围。他们在2014年创立了一个名叫客路(KLOOK)的一站式旅游体验及预订平台。客路目前在东南亚40多个城市和地区有5000个产品线。而据创始人林照围介绍,其整个亚太地区注册用户已达百万。

  在2015年,客路获得前腾讯吴宵光领投的 150 万美元种子融资,并在同一年获得经纬中国及华创资本500万美元的A 轮融资

  在为数不多的媒体报道中,王志豪和林照围的创业过程被描述为两个香港金融男的跨界转型,但在我们的访问中,林照围更愿意将整个过程形容作一个国际化团队的文化融合。

  客路团队工作人员分别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群体的泛亚太化以及团队的国际化成为其创业特色之一。

  所以,这款界面看上去有些“小清新”的APP,更多地是被东南亚区域,尤其是香港和台湾的年轻人所熟知。究其原因,林照围直言:“在纯出境游市场,内地用户的旅游习惯还没有达到‘深度游’的程度。”

  这些还在停留在“看世界”阶段的内地游客,或许意味着庞大的潜在用户群。但在现阶段,林照围将自己目标用户定位在不满于走马观花式传统旅游的年轻一代。

  他拿来举例的代表产品,是在日本的名为“百种清酒任你喝”,以及在泰国体验泰式料理做法的活动。虽然客路会在香港机场快线、新加坡动物园等一些游客必去的标准产品上推出折扣,吸引用户。但林照围更乐意将平台上那些体验式的特色旅游产品看作核心业务。

  对于创业者来讲,在自己所在的行业中,没有什么是比巨头“N足鼎立”更恐怖的。但在目的地旅游这个细分市场中,除了携程上线了“当地玩乐”,开始试水目的地一日游等产品外,似乎并没有看到巨头们有进一步攻城略地的意向。

  巨头们不轻易踏足这个领域是有原因的,尽管游客在目的地的消费会超过机票+酒店的费用。但以特色和深度体验为卖点的目的地旅游,在实际运营中如何将产品标准化和规模化,却是个实实在在的难题。而在诸多关于在线旅游的分析文章中,也将整合碎片化形态的旅游资源形容为“脏活累活”。

  这样的“脏活累活”考验着每个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的创业公司。林照围也承认,旅游资源的整合与用户需求的匹配,一直是运营过程中的难点。“除了现有的已经推出的5000个左右的产品线外,客路还有上万个产品没有上线,就是因为不能确定这些产品跟用户需求是否匹配”,他说道。如何运用合理的方式将这些产品推出,并在后续有效运营,考验着这个内部尚在磨合的团队。

  在目的地旅游和消费上打主意的创业者不只客路一个。与客路稍有些相似,但以国内市场为主的旅行产品预定平台“淘在路上”,曾经是国内目的地旅游与消费创业者中的“明星”。但就在刚刚过去的6月,“淘在路上”对外宣布将停止运营,开始债务整理及清偿。

  在一封公开信中,“淘在路上”将公司倒闭的原因归于“资本寒冬”。在投资骤然收紧的局势下,资本对在线旅游及其衍生出来的细分市场的前景如何考量,成为悬在这个领域创业者们心中的一把剑。

  对于客路的未来,林照围很有信心,但也承认接下来的过程要“咬紧牙关”:“我们已经度过了从0到1的过程,现在是从1到10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很辛苦。”

来源:FT中文网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ourfresh;合作及投稿请联系QQ:187004408

看看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