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新网2013-06-17评论:阅读:

桂林没有“拿得出手”旅游商品 如何转型升级成关键

在某景点门口(出售的还是一些毫无地方特色的廉价纪念品。

在大圩古镇上,这些廉价和没有本地特色的纪念品很难吸引消费者。

2011年5月,存在了10年的中山中路夜市搬迁,并更名为桂林旅游休闲区(象山夜市)。新夜市南至西城路,北至五美路,全长近600米,设摊位380个。

  有独一无二的“桂林山水”,却没有“拿得出手”的桂林旅游商品。而据市旅游商品开发办公室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桂林市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20%左右,远低于发达地区。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号角已经吹响,如何切入旅游商品这块令人垂涎欲滴的大“蛋糕”,对于当前正在转型升级的桂林经济无疑是一道重要的课题。

  “老三样”已风光不再

  桂林山水画、刺绣着“桂林山水”字样的背包、“桂林三宝”,曾是游客到桂必买的“老三样”。可如今,这些旅游商品只能灰头土脸地摆放在夜市摊的角落里,“笑傲江湖”气概不再。

  刘桂容,和其他在阳朔西街上摆纪念品摊的摊主一道,见证了“老三样”的衰败。从前,她的摊点上清一色的都是写着“桂林山水”字样的纪念衫、藤编帽、小背包,但如今这些已经被各式各样的流苏披肩所取代了。问她这些东西哪去了?刘桂容撇撇嘴:“现在谁还卖那个,老土!”

  旅游商品跟不上旅游业发展的“趟”,是桂林市旅游商品市场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桂林市旅游休闲区(象山夜市),是在游客中知名度最高的旅游商品夜市。在夜市摊点上,书画、玉器、陶瓷工艺品、装饰品应有尽有,甚至彩调、刘三姐对歌等娱乐光碟都能在此觅到踪影。由于品种众多,价格可商讨,各摊位摊主使出浑身解数,推销商品。

  尽管如此,由于与时代“脱轨”,且旅游商品价格低廉、档次不高成为游客们缺乏购买“冲动”的原因。在一个夜市摊点,记者把各种工艺品的价格询问了一遍,平均价格都在10—20元左右。成本低,搏销量的做法不仅让产品档次受到影响,同时还让整个旅游商品市场的竞争变得更激烈了起来。一位姓吴的摊主告诉记者,他在夜市上已经摆了5年的摊了。每到旅游旺季,他和周边的摊点就展开了激烈竞争。由于大家销售的旅游商品都差不多,摊主不得不把价格压得更低一些,以吸引游客购买。

  旅游商品高度重复,没有特色,也是旅游商品市场日益凸显的问题。“我来桂林也不下五次了,每次都想带一些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回去。除了印着‘桂林山水’字样的衣服和工艺品外,好像再也找不着有桂林特色的旅游商品了。”

  在来自广东阳江的李素白感叹难觅“桂林特色”旅游商品的同时,市旅游商品开发办公室负责人也表示,尽管近年来桂林市从事旅游商品开发销售的队伍日益壮大,但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率不到一成。

  “蛋糕”虽大,如何下口?

  市旅游商品开发办公室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桂林市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20%左右,与发达地区的40%-60%相比,差距较大。但这也恰好说明桂林市旅游商品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上升空间。而据不完全统计,桂林市共有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旅游食品、旅游日用品四大类型,200多个种类,3000多个花色品种左右的旅游商品在市场上销售。

  为了更全面地定义旅游商品市场,记者将市场内四大类别内容罗列出来,供读者了解。旅游纪念品主要有以桂林山水为题材的字画、各种纪念章、明信片、镇纸、书签、画册、石刻拓片,印有桂林山水图案的手帕、汗衫、团扇、民族绣片、影册、背包,体现桂林特色的香包、绣球、装饰扇以及各种小巧玲珑的用品和饰品等;旅游工艺品主要有金银首饰、珠宝首饰、宝石工艺画、大理石制品、桂绣、地毯壁挂、美术陶瓷、木刻木雕、竹木雕刻、玉石雕刻、金属工艺品、石玩、芒藤编工艺品、针织装饰物、手绘式屏风等;旅游食品包括豆腐乳、辣椒酱、三花酒“三宝”系列,桂花酥、桂花糕、马蹄糕、沙田柚糕等糕点系列,罗汉果、毛尖茶、石崖茶系列,荔浦香芋、白果、月柿、金桔、板栗、沙田柚、马蹄、柑橘等土产品系列,野生蚂蚁、香菇、木耳、竹笋、蕨菜等干杂货系列等;旅游日用品主要是旅游地图、扑克、医药保健品、旅游包帽、丝巾、台布、服装、化妆用品、梳篦、工艺木衣架等。

  “蛋糕”很大,人人想从中分一杯羹。无奈事实并不尽如人意。2004年,千篇一律的旅游商品席卷市场,敏感的桂林雨具大世界当即和相关渠道联手,推出了“千年虫”吊坠系列。琥珀昆虫吊坠、水晶昆虫吊坠颇受游客青睐。然而,好景不长,“千年虫”吊坠系列很快遭到了大规模的复制,一时间市场上摆满了仿品。劣质的原料、粗制滥造的做工、低廉的销售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原创。

  高效粗糙的“复制”,让不少有志打开旅游商品新天地的原创者感到“很受伤”。小许原是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他看到了旅游商品市场产品单一化的现状,联合同学一齐创作出了一套“瓷盘山水画”。但是由于创作时间长,无法批量满足客人需求,因此这套“瓷盘上的山水”也如卵石投江,并未引起多大的水响。

  豆腐乳、辣椒酱、三花酒是“桂林三宝”,曾经名噪一时。如今,在各大土特产超市内,“三宝”依旧摆在柜台上,但问津的人比从前少了很多。“‘三宝’一来瓶子太重,游客带着觉得麻烦。二来这些食品的口味可能外地人吃不惯。三来,以旅游产品出现的‘三宝’包装看上去显得低档了一些,导致有的游客觉得‘不太好意思拿出手’。”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曾这样分析。“桂林三宝”作为地方特色产品,本身就有着浓厚的“桂林元素”,然而却因上述原因渐渐淡出游客视线,这让不少人感到惋惜。为了能让有“桂林元素”的老牌子重新抢滩市场,市商务局也做了不少工作,其中还包括今年启动的寻找“新三宝”活动。与“老三宝”不同,“新三宝”的确定与推广将紧跟市场需求,既兼顾桂林地方特色,又不与时代脱轨。

  “突围”之路:靠文化、靠创意、靠特色

  随着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号角吹响,旅游商品市场与旅游业发展极不平衡的现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关注。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桂林市旅游商品开发办公室挂牌成立,成为众多旅游城市学习的榜样。10多年来,该办公室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旅游商品征集活动,为开发商、厂商搭起了交流合作的桥梁。旅游商品征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点燃了创意者研发本土旅游商品的热情。2004年,《桂林旅游商品发展思路研究报告》出台,系统地梳理了旅游商品市场的经验得失。与此同时,桂林工艺美术协会也在为旅游商品研发销售积极奔走,推动了桂林市旅游商品市场发展。

  然而,必须看到的是,桂林市旅游商品市场“突围之路”仍然漫长。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系教授刘俊杰认为,在这场“突围之战”中,至少需要做一个系列的工作:培养创意人才、建立激励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保障体系。

  刘俊杰说,旅游商品注重一个“特色”,特色就是比较优势。而纵观目前整个桂林旅游商品市场,低端、重复的“大路货”充斥着整个市场,地域文化附加值较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目前市面上千篇一律的旅游商品属于“完全竞争”的产品,产品可复制程度高。为了占领市场,从生产方到销售方不得不走一种低价销售、重复跟风的恶性竞争的道路。而“突围”的前提就是,把“完全竞争”产品变成“不完全竞争”产品。靠文化、地域附加值、创意来吸引买家,也就是产品差异化。

  那么,如何打好特色招牌?一是要营造氛围,鼓励更多的创意者来创新。旅游商品中的“桂林元素”并非是印在包上的“桂林山水”或者“桂林风光”字样。要真正挖掘出桂林文化特色、人文亮点。桂林某农业有限公司的创办者小王是个“80后”。由于家住桂北地区,家中有着不少桂北地区特产的植物。在发现旅游商品市场上没有一款具有桂林特色的茶叶后,他决定研发一种代用茶。旨在用桂北地区土生土长的植物根、茎、花、果等制成代用茶,打开旅游食品市场。而在有着“桂林首个本土艺术创作基地”之美誉的净瓶山桥的观古楼艺术村中,年轻艺术家们则致力于开发“漓江系列”旅游工艺品。“漓江系列”作品包括以漓江为灵感而创作的天然大漆茶盘、以漓江竹做胚的大漆茶杯、大漆香炉等。“自然复古”、不落俗套、不与时代“脱轨”是工艺美术家们对未来旅游商品市场的定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届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桂林动漫节上,首届全国旅游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拉开了帷幕。在组委会的发动下,全国27个省市高校在校生积极参与,大赛共收到了700件颇具创意的作品,其中包括漓江风光3D效果明信片、颇具趣味的开瓶器等等。

  事实上,整个旅游商品市场并不缺乏创意,缺乏的是对创意旅游商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刘俊杰说,由于创意很快被大批量复制,大大打击了人才的创新冲动,也导致了整个旅游商品市场“提不起气”。因此,要尽快建立健全旅游商品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让人才能够获得长期利润,从而激励其生产出更多原创性的旅游商品。

  开发,是旅游商品市场中最重要的步骤。据了解,桂林市旅游商品都是由开发商独立承担开发成本。对于新产品,销售商往往采取代销的方式。由于开发商独立承担产品开发成本,资金回笼慢,有时会导致其陷入经营困境,无法继续进行新产品研发,也没有能力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市旅游商品开发办公室负责人建议,在商品研发之初,企业要做好市场定位,让产品满足高、中、低端客户群体的需求,把批量生产、精致生产结合起来。

  市场是旅游商品开发成功与否的“试金石”。目前,桂林市旅游商品主要有3种销售方式:由旅游定点商店销售;由饭店、宾馆和旅游企业设置柜台、商场销售;由景区景点、公园、繁华街道、商厦设立的店铺、柜台销售。在销售渠道上,专家建议,可以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让旅游商品走进更高档的场所,借力使力,一来获得更广的客源,二来提升商品附加值。

  时至今日,随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有业内人士表示,桂林发展新平台已经搭建,不少实力雄厚的投资集团把目光对准了这块山水宝地,势必极大地激活和提升桂林旅游商业氛围,提升城市商圈档次,文化企业连锁经营、文化与商业、旅游等多种产业要素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有望在桂林建立起来。未来的桂林完全可以借鉴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做法,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整合引进面向游客的免税店、精品店,打造桂林旅游商品的“升级版”,为每年数千万计的中外游客带来惊喜和购买的“冲动”。

来源:桂林日报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ourfresh;合作及投稿请联系QQ:187004408

看看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