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新网2013-06-11评论:阅读:

世界遗产广东丹霞山遭黑砖厂包围 附近山体面目全非

  作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之一,韶关市丹霞山景区以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和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

  然而,与这个美丽的地方极不协调的是,在丹霞山景区周围5公里内,至今仍存在着大大小小十几家生产红砖(实心黏土砖)的“黑砖厂”,这些砖厂就地取土,使用煤炭烧窑造砖,破坏着丹霞山附近地区的山体,其向外排放的废气粉尘等,也威胁着周围环境和周围居民的生活。仅6月5日上午,记者就在仁化县丹霞山景区附近的黄屋、黄坑、董塘等地,发现多个仍在正常生产的红砖厂。

距离丹霞山大门不足300米的一个“黑砖厂”正在冒着浓烟

距离丹霞山大门不足300米的一个“黑砖厂”正在冒着浓烟

  砖厂离景区不到300米

  6月5日上午,在丹霞街道办马屋村黄屋,记者发现了一个占地数十亩、矗立在一片农田之中的砖厂。砖厂旁边空地上密密麻麻地堆满了红砖,几辆载货的车辆正在装车,厂房上方不时冒出阵阵浓烟。该砖厂距离丹霞山景区大门,直线距离不到300米。

  当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个砖厂名称为“丹霞黄屋金霞砖厂”,由福建老板经营,砖厂从附近农田挖土烧砖,几乎每天都会排放出大量刺鼻的废气,居住在附近的村民饱受其苦。

  “这个砖厂已经开了好多年了。”该村民表示,砖厂距离村民居住的地方不足100米,噪音、粉尘和废气对他们影响很大,“几年前我们就向县里反映过,但一直没人理。”

  除了“金霞砖厂”之外,南方农村报记者在丹霞山街道办黄坑、丹霞大岭、董塘镇三角茶亭等地,均发现规模较大的砖厂,它们有些建在村民居住地附近,有些建在主干道附近的山沟中,原料均为就地取土,并且用煤烧窑的方式烧制砖块。这些砖厂大部分位于丹霞山景区附近5公里范围内,部分砖厂附近的农田和山体已经被挖得面目全非。

  在当地从事建筑建材生意多年的邓先生向记者透漏,仁化县目前仍在生产实心黏土砖的砖厂,一般都有30到40个工人的规模,一个砖厂一年可生产红砖1000-2000万块,“仁化现在全县每年能生产实心砖大概2亿块,约1亿块卖到本地,1亿块卖到附近的地方。”

  整治7年 收效甚微

  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国家有关部门下达了“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黏土砖”的要求,并公布了2008年底前第二批256个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城市名单,韶关市名列其中。2006年,仁化县政府根据摸排情况,将查明的11家手续不全或者没有任何手续的“黑砖厂”列为限期整改对象。

  “如果从2006年算起,仁化县对‘黑砖厂’的整治已经7年,但现在还是跟原来一样。”当地一位知情人士黄先生介绍,近年来,仁化县也对“黑砖厂”采取过多次行动,但收效甚微。

  2012年7月,针对相关部门提出的《关于整治仁化县非法生产砖厂工作情况汇报》,韶关市委一位副书记和仁化县主要领导均作出批示,“成立打击黑砖厂专项工作组,由县‘三打办’牵头,组织公安局、国土资源局、住建局、经信局、工商局、林业局和丹霞街道办联合执法,对全县10多家无证‘黑砖厂’进行打击。”

  黄先生透露,尽管市县领导均有批示,也采取了一定行动,却并没有起到效果,因为“并没有采取强制措施,仅仅给这些非法砖厂下达了停工通知书,而砖厂基本上对通知书都置之不理,最多也是停几天就复工了。”

  在当地从事建筑建材生意多年的邓先生则认为,“黑砖厂”的丰厚利润,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某些利益保护,是导致整治工作难以取得成效的原因。

  南方农村报记者了解到,在仁化县,实心粘土砖的市场价格为每块0.25-0.3元,扣除设备、人工、能源等成本,一块砖利润可以达到0.05元以上。如果按照年生产量1000-2000万块计算,一个砖厂年纯收入可以达到50-100万元。

  “现在很多人建房子还是习惯用这些实心砖。”邓先生说,虽然实心砖是“黑砖厂”生产的,没有质量保障,但目前仍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这也让这些砖厂有了生存空间。

  利益关系影响整治

  仁化县国土局执法监察大队大队长邓海华介绍,根据他们去年摸查情况,仁化县境内现有砖厂17家,除了3家持有生产许可证,2家在办理生产许可证之外,其余12家均为没有生产许可证的“黑砖厂”。

  “我们一直在对这些黑砖厂进行整治,但确实存在很多困难。”邓海华说,12家砖厂基本上都是有十几年生产历史的老企业,由于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利益关系,相关部门在关停中面临着很多难题。

  据了解,当前仁化县的这些“黑砖厂”,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村集体将土地租给老板,由老板经营,村集体收取租金作为集体收入;一类是村集体和老板共办,村委会持有股份并参与分红;一类是由村集体经营,收入归全村村民所有。

  邓海华介绍,所有“黑砖厂”中,大部分都是村集体收取土地租金的方式,有4家是属于村集体参与经营和分红的砖厂,其中有2家属于当地两个移民村,由于这些村的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都很低,砖厂便成了村集体收入和村民分红的主要来源,当地村民极力反对关闭砖厂。

  “对这些砖厂我们也不能仅仅一关了之,还需要考虑很多善后问题。”邓海华说,事实上,他们也曾下过决心去一些砖厂强制执法,但要么被当地群众阻止,要么贴上封条之后,第二天就被撕毁继续生产。

  “无论是出于政策要求,还是出于丹霞山景区的环境保护,这些砖厂都必须关闭。”邓海华说,实际上,从去年到今年,国土部门已经采取强制措施初步关闭了3家砖厂,对于剩下的今年也将采取进一步措施,但至于何时才能全部关掉,“现在还无法给出时间表。”

来源:南方农村报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ourfresh;合作及投稿请联系QQ:187004408

看看旅游网